“那场球输得真憋屈!” 杨舒予心里这口气,恐怕到现在还没完全顺过来。
亚洲杯半决赛,9分之差,就那么眼睁睁看着日本队进了决赛。那种不甘心,对于一个23岁的后卫来说,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后来她在亚俱杯决赛狂砍23分拿下MVP,一点也不让人意外。那股劲儿憋着,总得找个地方撒出来。她的三分和突破越来越犀利,好像在用每一次得分回应着夏天的遗憾。这姑娘,正在从一个希望之星,硬生生把自己磨砺成了一把尖刀。
队伍里,她不算唯一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人。或者说,另一位的“亮”,是物理意义上的。张子宇,那个18岁身高就超过2米20的女孩,在亚洲杯上场均只打14分钟,却能用67.4%的离谱命中率拿下全队最高的15.6分。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只要球能传到她手里,基本上就约等于得分了。国庆期间,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字里行间全是感谢,感谢国家,感谢教练组。态度谦逊得不像个赛场上的“巨无霸”。她就像一个被宫鲁鸣指导藏起来的秘密武器,偶尔拿出来用一下,效果惊人,但谁也不知道这武器的说明书到底写了些什么。
未来可期,这个词说起来总是很轻松。可篮球场上,从来不是简单的代数题,不是一个张子宇加上一个杨舒予,就等于一个冠军。有些东西,是数据体现不出来的。
比如李梦。
国庆那天,当年轻队员们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时,30岁的李梦只是在社交平台上淡淡地为祖国庆生,配了句“这才是我们始终自信的底气”,顺便发了张生活照。照片里她很美,但这份平静之下,谁又能读懂多少波澜?曾经的“勒布朗梦”,那个关键时刻能持球硬解的绝对核心,就这么落选了亚洲杯名单。宫鲁鸣指导的选人标准,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也把一些熟悉的名字暂时挡在了门外。
这事儿就变得很有意思了。一方面,是杨舒予和张子宇这种肉眼可见的天赋和冲劲,她们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中国女篮下一站的高度。另一方面,是李梦在全运会资格赛上依旧能交出场均15+2+5的数据,证明自己油箱里还有大把的油。她并没有失去能力,只是暂时失去了位置。
这就像一部情节复杂的电影,导演大刀阔斧地启用了新人,给了她们大量的戏份,效果也确实不错。可那些曾经撑起票房的实力派演员,就被晾在了一边。观众们一边为新人的表现喝采,一边又忍不住会想,如果那个经验老到的主角还在,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宫鲁鸣指导的这盘棋,下得很大,也很有魄力。他似乎在用一场亚洲杯的失利,去赌一个更长远的未来。杨舒予的成长,张子宇的崛起,都是他手里的牌。只是,李梦这张牌,他究竟是打算彻底弃用,还是藏在手里,等着某个关键时刻再打出来?这谁也说不准。
新人笑,旧人未必就该哭。女篮的这出戏才刚刚开始,杨舒予正在努力成为新的领军人物,张子宇是那个无法被忽视的变量,而远方的李梦,她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杯酒,是甜是苦,恐怕还得再等几年才能尝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