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华国锋生前不为人知往事口述实录
发布日期:2025-10-09 09:06:55 点击次数:78

皇城根,位于古都北京内城之外,是城墙之下的那片区域。在清朝时期,这里通常是亲王、大臣以及商贾富户的居所。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国家部委在此设立办公地点,同时,这里也成为了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住所。

位于西黄城根南街9号的院落,在20世纪60年代地名整顿期间,将“西皇城根”更名为“西黄城根”,这里曾是显赫的清代礼王府所在地。至1980年,这座院落迎来了新主人——原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及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1921—2008)。

1997年1月13日的午后,我有幸首次与退休的华国锋主席相会。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一位副局长的陪同下,我们踏着未融的残雪,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来到了位于西黄城根南街9号的院落。与华老交谈,回忆了一些过往的往事(详情省略)。

1998年1月8日的午后,我再次踏足于西黄城根南街9号。在此,我们闲谈了关于华老在湖南工作时的诸多往事(详情从略)。

2000年1月9日的午后,我第三次踏入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与华主席共谈那些鲜为人知的过往(细节从略)。

2001年1月11日的清晨,我第四次踏入了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在前往的途中,我深思熟虑,心想:尽管与华老多次交谈,却始终未触及我最热衷探讨的话题——那场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事件。此次,我决心将这个议题提上议程。

起初,我试图表达:“华老,回溯至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不仅拯救了党和国家,也为我们这一代人赢得了新生。”

“你在做什么?”华老问。

在大学期间,我们得知“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后,激动不已,欢呼雀跃。我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手持您的画像,一同游行庆祝。

“时下已不再流行那等举动,那并非良策。”华老似乎是在提及那些类似游行的行为。

我接着讲述:“在当年的十月,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了一批人员着手撰写您在湖南工作期间的感人事迹。我有幸被派遣至湘阴,在那里度过了为期三个月的时光。《华政委看望小乡长》这篇文章,便是出自我的手笔。”

“哎呀,提及湘阴的调查经历,华老顿时精神抖擞。”他兴奋地说,“那可是我南下的第一份工作之地。湘阴之地,水网密布,鱼虾丰盛,渔霸亦不少见。记得1950年端午节前夕,几名渔霸暗中策划,意图在龙舟竞渡之际生事。当时形势危急,千余人集结于湖面,准备一触即发,若不及时加以制止,恐将酿成惨剧。我携警卫员火速赶到湖边,跃上一艘大船,朝天连开数枪,将众人震慑住。”华老模仿着向天开枪的动作,“随后,我们成功地将几名渔霸逮捕归案。”

我急忙回应道:“您真乃遇变不慌,临危不惧。因此,在25年前的困境中,您成功一举打倒了‘四人帮’。”我再次将这个话题引入讨论。

“击溃‘四人帮’,其难度远胜于平定渔霸之乱。在毛主席离世之后,局势错综复杂,动荡不安。要将那几位人物一举抓获,而不流下一滴血,实属不易。”

“然而,当前所撰写的文件,其内容与社会上流传的资料不尽相同,其中既有真实的,亦有不实的。”

我惊讶,文件有不真实的。

“例如,某些文件提及:‘基于多数政治局委员的观点,党中央果断采取行动,一举摧毁‘四人帮’。此说法与事实相悖。”

华老似乎并未察觉到我的震惊,他接着说道:“事实的真相是,得益于我的建议。”华老以手指向自身,“在叶帅、先念等同志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才成功击败了‘四人帮’。”

1987年,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之际,邓小平与华国锋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华老缓缓地调整了一下坐姿,目光转向我。“唯有我的提议,方能契合宪法精神与党章规定。身为党中央第一副主席,我深知任何其他人的建议均显得不适宜。此乃涉及政变嫌疑之举。作为当时党中央的最高领导人,我有权提议解决‘四人帮’问题,此举合法合理。当前文件中的表述与事实不符,对党派不利,亟需恢复历史真相。”

我未曾目睹华老展现出如此坚定的态度。对于“是我提议这一问题”的表述,他尤为重视,且态度坚定,这一点他反复强调了三四次。

正当兴致勃勃之际,时针指向了10时50分,曹秘书步履匆匆进入,带来消息,称有尊贵客人即将莅临。我不得不起身,带着几分依依不舍,离开了那温馨的客厅。

2005年1月12日的清晨,我第五次踏入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拜访华老。

由于工作调动,我已整整三年未曾探访华老。不久前,曹秘书通过长沙市委办公厅的同事转达了信息:华老多次提及,长沙市委秘书长已有数年未曾莅临。于是,我把握此次来北京开会的契机,特地前往拜访华老。

2005年1月12日,蒋新祺拜访了华国锋的住所。

踏入客厅,我依旧如常,落座在华老右侧的沙发上。简短的寒暄过后,我径直切入主题,向华老发问。

“华老,您先前曾提及粉碎‘四人帮’的往事,我渴望能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更为详尽的了解。”我稍作停顿,目光投向华老,只见他轻轻颔首。

“华老,您是在何时下定决心,对‘四人帮’展开严厉打击的呢?”

我话语刚落,不禁感到几分冒失。华老沉默不语,似乎在沉思,整整两分钟都没有发声。我心头一紧,暗自思忖,不该触及如此敏感的话题。

骤然间,华老伸出右手,在我左大腿上猛地一拍,声音洪亮地宣布:“9月10日,清晨8时。”

我再次感到惊讶,那是在10号清晨8点,距离毛主席的离世仅仅过去了32个小时。

华老详述了决心过程。

一是剥夺邓小平的党籍,二是将毛主席的全部遗物交由她本人保管,三是毛远新应继续留驻北京。这三项提议显然不合逻辑,也与当务之急不符,众人都深知江青的执拗,因此无人发声。江青见状,便独自长篇大论,从她投身延安,与毛主席成婚,再到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经历,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往事,表面上是缅怀毛主席,实则是在自吹自擂。大约到了午夜12点,张春桥试图打断她,暗示此次会议的核心是处理毛主席的后事,其他问题留待以后讨论。江青瞥了张春桥一眼,并未理睬,继续她的发言,其他政治局成员均保持沉默。我也失去了耐心,闭上眼睛小憩。直至天将破晓,江青终于讲累了,停止了发言。我睁开眼睛询问:“江青同志,您说完了?”江青回应:“讲完了。”我随即宣布:“会议结束。”

散会之际,正值10日清晨8时,我已下定决心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我对汪东兴同志坦言,我身体欠佳,需要前往医院就诊。于是,我带着警卫员驱车前往北京医院。我们径自从前门而入,旋即又悄无声息地从后门离去,我指示司机将车辆驶至该地。

华老以手轻轻勾勒出一道半圆形:“此处正是我目前所居之地,而昔日,先念同志曾在此居住。”

我缓缓推开房门,只见先念同志尚未歇息。他显得十分惊讶,会议刚结束,我怎又匆匆而来。考虑到时间的宝贵,尤其是担心王洪文可能派人暗中跟踪,我便对先念同志紧急说道:“请转告叶帅,‘四人帮’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话音刚落,我未等片刻,便转身离去,迅速返回了北京医院。

数日之后,先念同志向我透露,他已经将我的观点转达给了叶帅,然而叶帅并未作出任何回应。我深知,叶帅一生行事严谨,必定要求我亲自与他面对面交流。

华国锋与叶剑英

提及此段,华老轻抿了一口茶,稍作停顿。我担心时间紧迫,迅速整理思绪,紧接着追问:“华老,听闻在拘捕‘四人帮’的过程中,王洪文与张春桥的护卫曾有过反抗,这消息属实吗?”

华老闻言,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丝微笑,“无稽之谈,此事根本子虚乌有。你们对我国的警卫机制实属一知半解。”

华老精神矍铄,凝视着毛主席的画像缓缓道来:“我们的警卫体系,乃是在毛主席延安时代所创立。这与西方国家的总统卫队、副总统卫队有所不同,它们之间互不隶属。我们的警卫体系实行统一领导,警卫员专司首长安全之职,其余事务皆由警卫局统筹。若首长的指令与警卫局的指示出现冲突,警卫员必须无条件遵循警卫局的命令。首长外出时,警卫员需每日向警卫局汇报首长的安全状况与行踪。会议期间,警卫员将首长护送至会场,首要之举便是将枪械交给驻会警卫,妥善保管,待首长会议结束后再取回。”

谈及此,华老轻拍腰侧,“唯有我的贴身警卫,方可携枪步入会场。”

华老转过头来对我说:“你注意到张春桥的警卫员了吗?他实际上根本无法进入会场,一旦抵达怀仁堂门口,就立即交出了枪支,根本不存在拔枪反抗的情况,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王洪文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和叶帅正坐着,我一宣布中央的决定,他就立刻老实就范,被戴上手铐带走。至于江青,张耀祠同志带人至江青住所,要求她的警卫员交出枪械,他们全部服从命令,乖乖交枪。若非毛主席创立的这项制度,要粉碎‘四人帮’恐怕会更加困难。”

在华老的叙述中,我内心不禁对毛主席的睿智与伟大油然而生敬意。趁他谈兴正浓,我趁机提出疑问:“华老,您提到为击败‘四人帮’,您还联系了吴德同志,这是出于何种考虑呢?”

华老向我透露:“你可能还不知道,那时的吴德不仅担任政治局委员,更是北京市委书记,以及北京军区的一把手。毛主席在世时特别强调,北京军区的部队调动必须得到吴德的批准。你想想,没有他的全力支持,怎么能保证稳定呢?至少在安全性上是有疑问的。”华老说着,紧握双拳,用力晃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局势失控。”

华老娓娓道来:“与吴德同志取得联系实属不易。我无法直接拨打电话邀他至我的办公室,此举恐会招致‘四人帮’的猜疑。幸好在一次碰头会上,我们讨论关于毛主席追悼大会准备工作分工事宜时,我主动请缨,承担起北京市的联络工作。借此机会,我得以巧妙地将吴德同志请至我的办公室。向他坦陈了我的想法,他表示全力支持,我这才安心。事态的发展也证明,北京市并未陷入混乱,北京军区同样保持了稳定。”

兴致勃勃地交谈,不知不觉间,午时已至,12点钟的钟声悠扬。三个话题的深入探讨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我心中忧虑,生怕打扰了华老宝贵的午餐时光和午休安宁,于是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别,结束了这场我终身难忘的拜访与对话。

后记

2008年8月20日,电视新闻播报了华国锋同志离世的消息,令我深感悲痛。在新华社随后发布的华国锋同志生平简历中,我注意到党中央对于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有了新的表述。简历中提到,“华国锋同志提出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积极响应与全力支持。”这一表述,正符合华老一直所强调的历史真相。我相信,华老在天之灵,定会为此感到欣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