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国防部回应核航母!英法难破难关
发布日期:2025-10-09 05:34:03 点击次数:168

中国航母建设进展

环球网报道说,在9月25号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有外媒称中国正在建造第四艘航母,而且是核动力的,发言人能不能确认一下?”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回应说:“我不太了解你说的具体情况。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一直都是根据国家安全的需求和装备技术的发展来推进航母建设的。”

核动力航母建设进展

这番回答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没说,其实啥都说了。那句“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听起来轻描淡写,但其实已经透露出一个关键信息——中国正在推进核动力航母的建设。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像英国、法国、日本这些国家,在建造航母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核心技术问题,尤其是弹射系统这类“卡脖子”的技术,他们到现在还没完全解决。

很多人觉得造航母很难,其实不然。航母的技术虽然复杂,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真正难的是背后的一整套工业体系和核心技术,比如弹射系统、舰载机、动力系统等等。

目前能建造CATOBAR(弹射起飞/拦阻降落)航母的国家只有美国、中国和法国;能建STOBAR(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航母的有中国、印度、俄罗斯;能建SOVL(垂直起降)航母的有英国、意大利、韩国、日本、西班牙、土耳其。

至于潜艇,能造的国家也不多,包括中美俄英法、德日意土韩,还有瑞典、挪威这些国家也勉强算上。

不过,有些船你可能想不到,比如LNG运输船,全球只有中美日韩法五个国家能造;豪华游轮也是类似的,能造的国家也就意大利、德国、法国、芬兰和中国这几个。

所以说,航母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背后的整个工业体系和技术积累。而中国现在,正在一步步地把这些“不可能”变成现实。

航母建造门槛较低

其实啊,生产力是骗不了人的。一般来说,能造某种装备的国家越少,说明这个东西的技术要求或者整体投入越高。比如说,能造航母的国家,其实比能造LNG船或者豪华游轮的国家还要多一些。这说明,航母的实际建造难度,反而可能比LNG船和豪华游轮要低。

而且你想想,美国的造船业其实挺弱的,但人家照样能造航母,这不就更说明航母的门槛没那么高嘛。所以这个结论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航母建造的深层挑战

建造航母最大的难点,其实不在于航母本身,而是在于背后那一整套配套体系的建设,还有国家有没有长期投入的毅力,以及有没有坚持走向深蓝海军的决心。航母说白了就是个“烧钱”的东西,根本看不到能赚回来的利润,所以一个国家能不能造航母,关键还是看这个国家有没有这个决心和远见。

英国航母发展史

英国可是航母的“鼻祖”,在航母发展史上一直走在前面。比如说,世界上第一艘改造而成的航母是英国的“暴怒号”;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纯正血统航母是“竞技神号”;而第一艘拥有全通甲板的航母,则是英国的“百眼巨人号”。可以说,英国在航母领域一开始就是领跑者。

英国航母的创新贡献

第一艘能短距离起飞、垂直降落的航母是英国的“无敌号”。现在现代航母上必备的一些东西,比如菲涅尔光学助降镜、斜直两段式的飞行甲板,还有蒸汽弹射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像美国的埃塞克斯级和中途岛级航母用的C-11型蒸汽弹射器,不是直接从英国进口的BS-4型,就是拿到了许可证自己生产的BS-4型。

英国曾有机会建造大型航母

现在英国其实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了。他们现在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说白了也就是个放大版的轻型航母,整体实力跟印度的“维克兰特号”比起来还差一截。不过,其实英国以前是有机会搞出6万吨级的弹射型航母(CATOBAR)的。

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英国本来计划造4艘CVA-01型航母,这艘航母的设计很厉害,打算装两条250英尺(也就是76.2米)长的BS-6型蒸汽弹射器。这个BS-6的技术水平,跟美国“福莱斯特级”航母用的C-13-0型弹射器差不多,完全有能力把重型舰载机弹射出去。要是真造出来了,那可真是个大杀器啊。

英国航母发展困境

如果CVA-01真的能搞成,那就算福建舰马上就要服役了,英国的航母质量也还是只能排在中美之后。其实像英国这种CVA-01一样的航母计划,因为各种现实原因最后没搞成,或者自己先放弃了的例子,还真不少。

比如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全球唯一一艘不是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不过它的满载排水量才4.5万吨,吨位不算大。而且它用的是两台K-15核反应堆,总功率只有7.62万马力,最大航速也就25节,这速度在现代航母里算是比较慢的了。

戴高乐号动力不足原因

戴高乐号航母开得慢,一直被大家吐槽。其实啊,法国最开始是打算给这艘航母装4台K-15反应堆的,这么大的船,4.5万吨重,配上15万马力,跑个30节根本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法国当时没钱。结果呢,本来还计划造第二艘戴高乐级的航母——黎塞留号,也因为钱不够给取消了。要是法国当年有钱,戴高乐号也不会像个走路都慢吞吞的老太太那样,动不动就被人说拖后腿。

航母往事与废铁命运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曾经搞过一个叫“891工程”的航母项目,但后来因为钱不够、技术也不够成熟,最后就只能做到模型阶段,没往下继续推进了。

后来苏联解体了,他们那边有一艘叫“瓦良格号”的航母,是库兹涅佐夫级的第二艘,已经造了70%多,但乌克兰没钱继续造,俄罗斯又买不起,这艘船就成了没人要的“烫手山芋”。最后,中国以废铁的价格把它买了下来。

更夸张的是,还有一艘叫“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核动力超级航母,当时还在船坞里呢,结果直接被拆成了废钢,卖了当废铁处理。

历史的假设与现实

要是当年中国、法国、英国的财政状况再好一点,CVA-01航母、戴高乐级的第二艘舰、还有咱们的891航母计划,说不定真能造出来;要是苏联没解体,瓦良格号可能就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能成为全球第一艘非美国制造的超级航母。但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造航母难在决心

说白了,造航母的技术难度其实没那么夸张,真正难的是下定决心去造。你真以为法国不造“戴高乐”级的二号舰,俄罗斯修不好“库兹涅佐夫”号,英国搞不定CATOBAR航母,是因为他们技术不行吗?不是,根本原因还是他们不想或者没钱继续干下去了。

航母建造的长期挑战

造航母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项长期投资,而且是个“坑”——看起来简单,但真要干起来可不容易。如果你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远洋利益需要保护,也从远洋战略中得不到足够的好处,那想推动海军走向深蓝,真的挺难坚持下去的。

其实造航母最大的难题,从来不是“能不能造”,而是“愿不愿意一直投钱”、“能不能坚持住”、“能不能接受花大钱却看不到马上回报”的现实,还有就是有没有心理准备去面对可能失败的后果。

航母建造的关键因素

咱们今天来聊聊造航母这事儿。你要是真下定决心要干,那造航母根本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技术不够?那就加强技术;反应堆不行?那就赶紧研发新的;船厂太小?那就扩建!舰载机差?那就搞新的。只要目标明确、方向坚定,还有什么大难题是解决不了的?

不过话说回来,资金和市场这俩问题也挺关键的。如果一个国家只打算造一两艘航母,那花大钱去研发弹射器就有点不划算了,更别说搞舰用反应堆了,那简直是亏大发了。你看英国和法国,为啥最后放弃自己搞的先进战斗机计划,放弃先进的航母计划,结果被美国压着打?就是因为自己造的成本太高了,实在扛不住啊!

但要是订单够多,情况就不一样了。订单多了,成本就能分摊,研发费用也能慢慢回本,这些问题也就都不是事儿了。所以说,航母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得看有没有足够的需求和市场支撑。

核动力航母建造难度分析

对于那些已经能造常规动力航母,而且还有核潜艇技术的国家来说,搞核动力航母其实没那么难。说白了,就是把航母的“心脏”换成更厉害的核反应堆,功率调高点而已。顶多就是需要更大的船坞来造,造船厂可能得扩建一下,其他方面没啥大问题。

中国核动力航母技术领先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法国也能造出“戴高乐号”。这说明,当时的核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而今天中国的核技术,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那时候的美国,这点是不用怀疑的。再加上中国本身就有非常强大的造船工业,要搞出一艘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技术上其实并不难。

中国推进核动力航母建造

所以在现在中国明确表态要走向深蓝的背景下,国防部那句“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其实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那就是——中国正在稳步地推进核动力航母的建造。中国海军正一步步迈向远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阻挡中国走向深蓝的步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