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连绵起伏的山峦间,GPS2主动防护网正成为守护生态安全的“隐形铠甲”。这种集高强度与柔韧性于一体的防护系统,通过锚杆、缝合绳与支撑绳的精密连接,能有效拦截崩塌落石、滑坡体,为公路铁路、景区设施筑起第一道安全屏障。作为专业的边坡防护工程,GPS2主动防护网的安装涉及选址、材料检测、施工布网等多个环节,每个步骤都影响着最终防护效果。
辽宁多山地丘陵地形,地质结构复杂,尤其在山区公路沿线,边坡失稳曾是制约交通通行的难题。传统被动防护网虽能缓冲冲击,但主动防护的“前置拦截”理念更符合现代工程需求。GPS2主动防护网采用菱形钢丝绳网,网孔直径仅10cm,可拦截1000kg以下的落石,其独特的“柔性+刚性”复合结构,既能随山体变形自适应,又能在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在沈阳到丹东的高速公路沿线,施工团队通过无人机航测确定重点防护段,结合地质雷达探测地下岩层分布,最终优化出“锚固-支撑-缝合”的标准化施工流程。
材料质量是防护网的生命线。辽宁GPS2主动防护网的钢丝绳需通过300小时盐雾测试,网孔偏差不超过±1cm,缝合绳的断裂强度需达到20kN以上。在阜新某矿山复绿项目中,技术人员现场检测发现部分锚杆长度不足,立即要求返工更换,确保锚固力达到150kN的设计标准。施工过程中,工人需在陡峭山壁上固定锚杆,每平方米至少4个锚固点,采用“先注浆后张拉”工艺,保证锚杆与岩体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当防护网铺设完成后,还要进行满铺缝合,用2.2mm粗的钢丝绳将网片连接成整体,形成覆盖整个边坡的防护体系。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GPS2主动防护网在辽宁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它还广泛用于水利枢纽、风电基地等大型工程。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施工团队采用环保型防腐涂料对防护网进行处理,避免对植被造成污染。在大连金石滩景区,通过定制化的绿色伪装网覆盖,使防护工程与自然景观和谐融合。这种“安全与美观并重”的设计理念,让GPS2主动防护网不仅成为坚固的安全防线,更成为生态修复的重要载体。选择专业团队、严控施工细节,才能让每一处防护网都真正发挥“主动预警、被动防护”的作用,为辽宁的绿水青山筑牢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