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刚刚发完2025财年的成绩单,咱也没想到,这份答卷摊开来,画风这么“凌厉”
利润直接掉了个头,净利润几乎快从天台跳楼,市值也差点变成个笑话
消息一出来,互联网上的评论就像被炖开的锅,一下子煮沸起来,董宇辉单飞的余波,似乎还没完没了
老俞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都看开了,可咱也想问,“您是真的看开了,还是只能装作不在意?”
一句“暴风骤雨”没跑,现在这股风头,没点承受力真铁定被吹翻
到底是怎么落成这样,亏空这么大窟窿,大家都想刨根问底,是流量的锅、平台变天,还是运气真的背到底?
这场“东方甄选暴雷”的戏码,开头真有点戏剧性
你别说,曾经那个大红大紫的直播带货领头羊,现在转眼变得有点难堪:财报里写得明明白白,营收直接比去年矮了一大头,快掉了三成
更扎心的是净利润……只剩个零头,跌去了九成多,简直是望公司心伤
有时候,数据这个东西,没啥情面可讲,该绿就绿,该红就是红
而网友就像躲在屏幕后面等着吃瓜,每一条利空消息下,评论区的花样都多到能出本小品《资本市场真会玩》
其实最让人皱眉的是,用脚趾头也能猜到,董宇辉的离开对东方甄选的打击有多狠
大家本来还想着,头部IP分家了,起码还能稳下来一阵
可这一年时间下来,阵痛不但没过去,反而更明显
抖音流量端的消息很快就成了康巴斯线——往下一泻千里
订单直接“腰斩”,从高光时期的1.8亿单直接砍成了0.92亿
老东家东方甄选账面上那些亮眼纪录,一夜间都成了过眼云烟
反而董宇辉这边,“与辉同行”依旧走得头头是道,粉丝数直扑3100万大关,居然还把主账号反超了
想想也挺扎心:仿佛你辛苦养大的小孩,自己创业后却没回过头,反而混得比你还要风生水起
而且,不只是热度和数据的双双塌房,东方甄选自己的增长也越来越慢
会员数的增长速度明显起钝
如果用网络段子来说,这就好比“原来大家一窝蜂抢着上车,现在坐着瞧瞧,情怀也磨掉大半,剩下就是凑合一下,能省则省”
本来带货讲究个转换率、爆款、流量池,可一旦主播IP去了,剩下的就是尴尬
没有了董宇辉那些金句名梗、情感输出,观众的共鸣和冲动消费,像是被抽走了一根主心骨
你说产品还行吧,货架不缺,就是卖得不香
新捧的主播一波接一波,别说顶梁柱,能坐满板凳都悬
顿顿也说拜拜,核心团队也松散,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再加上资本市场的直接反应,把温度计放出来,冷飕飕地往下走
股价过山车似的操作,数天跌幅堪比开挂
有人还没回过神,市值就蒸发了近300亿港元,比年度预算小目标还要狠
当时甚至还有各种CEO舆论风波,明明出来辟谣了,但人家就是不信,谣言的滋味,比什么都传播得快
怎么说,市场信心其实很脆,风吹草动,指数就跳伞
俞敏洪虽然淡定从容,但这份淡定里,多少还是有点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意味
毕竟这两年老俞在财富排名上的滑坡,眼睁睁缩水了150多亿,谁能受得了?
不过,说老实话,老俞自己倒是一直嘴上“认怂”
他说,比不过别人,从小就是个普通人
连北大四年都混成“透明人”,在同龄人眼里甚至连存在感都捞不上
不比、不争,“佛系”开挂,这话说出来,能上热搜
他自己也承认,跟人家大佬马化腾、马云们聊起来,人家公司玩的是“万亿级”,自个儿这点市值,也就是个“小镇做题家”
格局拉满,但说到底,这段自嘲,听起来像句“热搜文案”,但落在现实里,不太好笑
抛开梗,回到数据堆
市盈率直接拉到4500多倍,隔壁沃尔玛、开市客都还不敢这么玩
二者才几十倍市盈率,东方甄选简直有点离谱
有些分析师看着羡慕:“高景气”不是问题,只是有点不像零售公司该有的正常体温
“高估”这个标签贴上去容易,想撕下来就费劲了
而在这些争议声中,还有老俞本人的自圆其说
他在会议电话里解释,如果把董宇辉的1.4亿分手费白给剔除掉,净利润其实还有1.35亿,比去年同期还增长30%呢
但大家都懂,这些“账本游戏”嘛,怎么算怎么算,看你愿不愿意信
有一说一,直播电商风口的这几年,连财报语言都变得诡谲多变了
数据说变就变,故事说转就转
硬说自己“自营货业务”撑起来了,公司扭亏为盈,毛利率激增
但一转头看看巨大盘子的水位,老俞的难题,绝对不只是报表里那几个小数点说得清
其实吧,作为创始人,这种心里刀割的酸爽,用金钱衡量大概早已不高兴
“东方甄选靠线上山姆的定位救赎自己”,这路玩得挺花
自营品在GMV的占比拉到了将近一半,还真有点儿实业公司那意思
但外头的网友关心的,始终是:董宇辉会不会回归,这家公司会不会继续塌房
资本的热钱就像夏天的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玩个留给谁?
抖音平台还会不会给东方甄选机会,观众到底是看品牌还是认主播,这些悬念都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你能说过去没做对么?分家是权宜之计,还是终极自杀?真没人给答案
从董宇辉闪电离队,到顿顿等主力玩家也离席,整个品牌失去了故事线
观众和用户自带的情感投射,一旦丢了IP绑定,真的很难找回来
它不像快消品货架,补货和包装能解决
这不是东方甄选一家企业的烦恼,是平台、电商、内容共振下的全行业宿命
再说白点,有流量的都是爷
平台温度一低,牌桌上的蛋糕才是真切变冷了
如今大家都在“内容带货”和“服务零售”之间拉锯,没人知道通向下一个流量爆点的捷径怎么走
俞敏洪的战略转型,在外人看来,既勇猛,也有点儿不得已
毕竟,被市场厌弃比亏本更可怕
东方甄选还在挣扎,要甩开前任IP的阴影,但新故事还没搭起来
干货、自营、毛利、会员,这些棋牌都摆上桌了,只差一场翻盘胜利
话说回来,一家公司连续经历流量塌方、人才蒸发、资本市场“割韭菜”三重打击,还能留在牌桌上不被清零,已属难得
俞敏洪之于东方甄选,不止是精神符号,更像末路独行侠的强心剂——不怕翻船,就怕凉透
你看他反复向媒体表态“我看开了”,其实也是一种绷住不崩溃的自我疗愈方式
大风吹过,剩下一地狼藉,再怎么嘴硬,也需要夜里捂紧被子的温暖
当然,作为围观群体,咱们的态度也别太苛刻
毕竟每个爆火品牌的背后,都藏着无数人为、运气和时代红利
董宇辉的机会、东方甄选的转型、资本的躁动、粉丝的流向……没有什么铁律可言
春风得意的时候全世界都来求照片,低谷时才是见人品的时候
市场无情,互联网更无情,内容消费从来就不是铁饭碗,今天火爆,明天淘汰
老俞说走一步算一步,咱们看看戏、吃吃瓜、时不时还得给点鼓励,不见得是坏事儿
活下去,继续干,哪天再杀个回马枪,保不齐还能上热搜
各位怎么看,当前的东方甄选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你会愿意重投信任票么,还是觉得辉哥才是真正的“流量永动机”?来留言聊聊呗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