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日本鼓噪抵制9·3北京阅兵的背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发布日期:2025-09-01 10:50:01 点击次数:151

今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历史记忆、彰显和平决心的重要时刻。然而,日本政府却以所谓“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为由,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这一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回顾历史,日本近代以来奉行军国主义路线,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灾难。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便将对外侵略扩张定为国策。1874年,日军侵袭中国台湾,开启了其侵华的罪恶篇章。此后,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侵略行径接踵而至,日本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铁蹄踏遍中国大地,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致使中国3500万人死伤,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同时,日本还与纳粹德国结盟,偷袭珍珠港,攻占新加坡及东南亚,将战火烧至整个亚太地区,其罪恶行径磬竹难书,是二战中最主要的战犯国。

在那段黑暗岁月里,中国因清王朝和民国时期的积贫积弱,面对日本侵略,虽奋力抵抗,却仍不免丧师失地。琉球群岛、台湾先后被占,东北被割裂,大片国土沦陷,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在中、苏、美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其侵略所得的领土全部丧失,被雅尔塔体系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

如今,中国已今非昔比。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此次9·3阅兵,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众多先进装备亮相,体现了中国军队制胜现代战争的能力,向全世界昭告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中国的崛起,不仅是自身实力的提升,也必将深刻改变东亚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

然而,日本却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表现出了极度的不安。日本不甘心其战败国地位,更难以接受中国崛起使其“大东亚共荣圈”梦想彻底破灭的现实。在这种复杂心态下,日本试图通过鼓噪抵制9·3北京阅兵,来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妄图让世界“遗忘”历史。但这种做法,无疑是徒劳的。

中国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和平的捍卫。任何正直面对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真正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对此提出异议。日本的抵制行为,恰恰暴露了其严重错误的二战史观和对华认知,凸显了其国内右翼势力对军国主义历史的错误态度以及妄图推卸战争责任的险恶用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同样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深刻反思纳粹军国主义的罪恶,彻底与过去的黑暗历史划清界限。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跪出了对历史的敬畏;德国立法严禁纳粹符号,堵住了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缝隙——这份坦诚与担当,让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与尊重,如今也能坦然站在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现场,用行动诠释“以史为鉴”的真谛。而日本呢?一边在教科书里淡化侵略史实,一边在国际场合抵制纪念正义的活动,这种“选择性遗忘”,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遮羞布,只会让自己在历史的审判台前愈发狼狈。

历史从不会因刻意回避而消失,和平也从不会因假装遗忘而降临。南京城头那声永不消散的警钟,3500万亡魂凝视和平的目光,早已刻进人类文明的记忆深处——中国举办9·3阅兵,从来不是为了炫耀武力,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捧着先烈的鲜血告诉世界:我们曾因弱小承受苦难,如今强大,只为守护再也不能失去的和平。中国的舰艏永远朝着合作的航向,中国的钢枪永远指向破坏和平的阴霾,中国的崛起从来不是某国的“威胁”,而是东亚稳定、世界和平的“压舱石”。

日本啊,与其在抵制中消耗自己的国际信誉,不如放下那点不甘与执念,真正迈出正视历史的关键一步。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是耻辱,否认才是;与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不是妥协,包庇才是。当你不再试图用“抵制”掩盖历史的伤疤,当你真正学会在纪念活动中倾听和平的声音,才能卸下战败国的心理枷锁,真正融入东亚的和平秩序,被正义的世界重新接纳。

人类的进步,从来是在正视历史中前行;世界的和平,从来是在铭记教训中守护。愿历史的硝烟化作警示的灯塔,照亮每一个拒绝遗忘的心灵;愿和平的种子,能在尊重与坦诚的土壤里,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长出跨越世代的橄榄枝。这,才是对二战亡魂最好的告慰,也是对人类未来最好的承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