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刘知远的困境:暮年开国,儿子不堪托付,武将专权,后汉注定是要灭亡
发布日期:2025-08-29 01:26:41 点击次数:132

刘知远(895—948),沙陀族人,五代十国里后汉的开国皇帝,庙号高祖,后世称后汉高祖。他打小沉稳,不爱嬉闹,青少年时赶上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就投了李嗣源(后来的唐明宗)部下当军卒。那会石敬瑭也是李嗣源的部将,有两回打仗,石敬瑭陷了险,都是刘知远不顾死活救下来的。石敬瑭记着这份恩,把他留在自己帐下,做了牙门都校,成了贴身亲信。

936年,石敬瑭想反后唐,借了契丹的兵,灭了后唐,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晋,这就是晋高祖。刘知远跟着出谋划策,算开国功臣。可石敬瑭为了报答契丹,干了件让刘知远觉得过分的事——割让燕云十六州,还称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刘知远劝他:“称臣也就罢了,当儿子实在没必要;多送些金帛让契丹出兵就行,割地会给将来留大麻烦。”石敬瑭没听,结果燕云十六州一丢,中原北边就没了屏障,后来契丹、女真都从那进来打中原,真应了刘知远的担忧。

后晋建立后,刘知远因为有功,当上个各种官: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一步步掌了实权。他在河东的时候,悄悄招兵买马、囤粮草,想称霸一方,成就自己的事业。

942年,石敬瑭死了,养子石重贵继位,就是晋出帝。石重贵脾气硬,不想给契丹当孙子,跟契丹断了关系,契丹就派兵南下。刘知远被任命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去打契丹,在忻口、阳武关都赢了,杀了不少契丹兵,升成太原王、北平王。可他那会心里打着小算盘,想保存实力,对朝廷的命令能推就推,有时候答应了也不真出力。

947年,契丹打进开封,灭了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改国号辽。刘知远在太原,没出兵帮后晋,也没马上称帝,先派牙将王峻去契丹那探虚实,还奉表称臣。王峻回来跟他说:“契丹人在中原乱搞,抢东西、杀人,老百姓都恨他们,盼着有汉家皇帝出来。”刘知远觉得时机到了,同年二月就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还接着用后晋的“天福十二年”年号——他说这是延续中原的正统,让老百姓安心。之后他带着兵南下,收复了开封,把都城定在那。

刘知远称帝后,面临的麻烦不少:藩镇割据严重,契丹还盯着中原,老百姓穷得吃不上饭。他做了点稳民心的事:改年号为“乾佑元年”(948),大赦天下;让亲信当大官,加强中央权力;打藩镇叛乱——比如天雄节度使杜重威反了,他亲自带兵打了一年,才逼得杜重威投降;还减轻了点老百姓的赋税,想让大家过点好日子。

可他的统治没长久。称帝没几个月,长子刘承训病逝了。刘承训性格温厚,有才能,刘知远本来打算立他为太子,继承皇位,儿子一死,他悲痛得不行,病情越来越重。乾佑元年正月,刘知远在开封万岁殿死了,才54岁,庙号高祖,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埋在睿陵(今河南登封)。

刘知远死了之后,幼子刘承佑继位,就是后汉隐帝。隐帝才17岁,管不住藩镇和权臣,后来被郭威推翻,后汉灭了,只存在了三年(947—950),是五代里寿命最短的王朝。

后汉虽然短,可刘知远在契丹灭后晋的乱局里称帝,恢复了汉家统治,为后来北宋的统一铺了点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批评他“杀幽州无辜,非仁;诱张琏而诛之,非信”,说他太狠;可也有学者说,五代那会乱得很,当皇帝的不狠点,根本镇不住场面,刘知远的铁腕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当年反对石敬瑭割地称臣,说“割地会留后患”,后来燕云十六州真成了中原的大麻烦,契丹、女真都从那进来,这倒让他说中了。有人说他是“乱世枭雄”,有人说他是“过渡皇帝”,可不管怎么说,他在五代那个乱哄哄的年代,从一个小卒子变成开国皇帝,也算没白活一场。

刘知远早年还有个事,据《旧五代史》记载,他年轻的时候在晋阳郊外牧马,认识了鸣李村的农女李三娘。李三娘出身贫苦,那会正在汲水沤麻秸,刘知远看上了她,后来娶了她。李三娘挺贤良,帮了他不少忙——比如他称帝后,想搜括百姓钱财赏将士,李三娘劝他:“你刚建大业,还没给百姓恩惠,就先夺他们的活命钱,不是新天子该做的。宫里的钱都拿出来赏将士吧,虽然不多,可老百姓不会有怨言。”刘知远听了她的话,果然赢得了民心。

他们生了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宋偓,宋偓的女儿就是宋太祖的孝章宋皇后,所以李三娘还是宋皇后的祖母呢。这桩姻缘,倒连缀了后汉和北宋的龙脉,也算有点意思。

刘知远的一生,从牧马汉到开国皇帝,充满了传奇。他的王朝虽然短暂,可他在乱世里的选择,他的铁腕与远见,都成了五代历史里抹不去的痕迹。正如《旧五代史》里说的:“高祖肇基王业,功在灭辽,虽享国日浅,而德泽有加于民。” 他虽然没做到“仁”和“信”,可在那个乱得没法讲仁义的年代,他已经尽力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