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航母“双重危机”,全球海上格局正在变天?
6月,一场看似偶然的海军风暴席卷东西方:莫斯科唯一现役航母尴尬瘫痪在船厂已逾七年,华盛顿一口气老了三艘巨舰却迟迟等不到新航母“交接班”。美俄两大军事霸主一夜之间好似走上了“后航母时代”的分岔口。全球海战规则或许正悄然生变。
莫斯科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伤痕累累,如今再次传出俄高层酝酿放弃这艘舰的消息;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到龄退役,福特级交付进度一拖再拖,新老“青黄不接”,航母部队罕见陷入“空窗期”。两国都在琢磨:海军还非得需要航母吗?
谁还敢砸钱修航母?
老航母真让人头疼。在北极圈边的摩尔曼斯克,俄罗斯这艘旗舰自2017年进厂升级后,整整七年没能成功重返海上,大型火灾、浮船坞坍塌、舰体腐蚀,一波三折。俄防长几次承诺完工,却总被无情现实啪啪打脸。去年底媒体爆料,“库兹涅佐夫”或许要被彻底放弃,高层准备把钱用在核潜艇和无人装备上。
但说到底,还是卡在钱袋子。普京今年春天敲定未来十年海军拨款8.4万亿卢布,考虑通胀,比十二年前缩水不少。舰队、造船集团谁都想分大头,为了有限的军费,争抢得快“打出火药味”了。有人主张继续修航母,“效率派”则公开质疑划不来,修了半天出了事故一堆,上场作用还等于零,还不如拿钱升级潜艇和水下机器人。
别以为美国不纠结。表面风光吧?其实近年美国航母部队也哑火了。尼米兹级巨舰陆续退役,福特级造得慢、问题一堆,“肯尼迪”号、下代“企业”号全延误。美国国会和媒体多次问:持续堆钱造大航母,万一一枚精确导弹就能“劈”下百亿资产,一口气损失千人兵力,值不值?
权威期刊《国家利益》早在八年前就冷嘲热讽:“现在航母不是老大,反而是大号靶子。”财务人员核算:修一艘“林肯”号的钱,可以买一千多枚现代反舰导弹。没错,美国军界近年也在做一条“航母到底还顶用吗?”的选择题。
转型浪潮,谁说一定要航母?
但海军老兵不认命,改革派早盘算下一步。美俄都在试新路:俄罗斯大力推核潜艇、无人艇,防守线下延到极寒北冰洋,出动“波塞冬”核鱼雷、“马林鱼”无人艇,水下能量全新提档;美国则搞“分布式杀伤”,“小而散”的新思路,轻型航母和两栖改装舰提上日程,就连传统航母编队战略都放缓脚步,“不要死守一个巨无霸,分散部署搞突然袭击”。
这些转变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俄乌冲突后,俄黑海舰队被逼得缩回港口,谁还敢派航母去被偷袭?而美国过去靠航母横扫全球制海权,如今也发现“老办法不灵了”。反舰导弹、远程无人机、卫星侦察全上线,大家都怕变成演练场里的“活目标”。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大概率会全力砸钱水下核潜艇、无人系统,不单是省预算,关键是“灵活性、隐蔽性、打击突然性”。美国则舍不得航母“家底”,但已决定保持稳定舰队规模,转而动用“福特级”新舰,进一步开发抗击反舰导弹和无人集群的能力。看样子,传统与创新并轨,“后航母”其实只是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开场。
航母不香了?新军备才是真杠杠!
单一航母称霸的日子,是不是快过去了?还真不只是嘴炮。全球现在有9国拥有航母,美国11艘核动力巨舰独领风骚,但英国两艘航母因预算问题已难撑场面。如果俄彻底弃用唯一现役航母,英国两艘“先造再修”,再加上美航母数量维持现状,中国航母快速扩容,这场豪门争霸很快形成“美中双强”新格局。
全球军迷闲得无聊?误会了。在我看来,未来海上决胜关键不再是堆吨位、大规模兵力,而是谁能抢占“非对称武器”高地。你看俄罗斯已把核潜艇、智能无人艇、微型水下武器大规模量产,美国也在“小舰队+新技术”双管齐下,双方谁先用“精准匕首”扎到对手命门,谁就赢麻了。
俄专家科瓦廖夫说得直白:“经典航母连队再强,也怕落在敌方无人机和高精度巡航弹的追击下。”水下制霸、无人作战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全球海战的“定海神针”。
新一轮竞赛,谁才是真正的“海上王者”?
这场围绕“航母还能不能打”的争论,比脚下的成本更烧脑,也让各国军事头脑两行泪。“不砸钱造巨舰,是否就会弱了?换代升级会不会又落下技术短板?”说到底,航母依然是全球大国威慑力的象征,没人敢轻易弃用。但没人再指望“美式航母编队、俄式超级旗舰”这类老套路一路到底。
新局势早已写在海浪里:谁的武器体系更精、谁的战法更灵活,谁就能在未来海上遭遇战里踩稳“风口”。航母不会消失,但单靠它“撑场”的神话已经落幕。各国都在筹备新装备、纸飞机要变成高科技利剑。
下一个海洋霸主,会用怎样的“制胜绝招”?世界进入了“未知数”模式。谁能打破格局,海战到底还会不会像当年航母对轰那样?新游戏、新规则,潮水推着大家一起往前跳。你觉得谁能在最后赢下这场海上排位赛?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