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巨型“金穹”(Golden Dome)防御计划,也就是基于天基的导弹防御系统,旨在通过太空与地面协同的多层次防御体系,保护美国本土及海外军事基地免受导弹威胁。
前阵子出现的鹰击-21导弹,与美国金穹计划形成“矛与盾”对抗的格局;如果解放军以鹰击-21之矛攻击美军金穹之盾,结果将是如何?追求武器性能毫无意义,要较量的是双方的体系。在金穹的领域里根面,就是美军与解放军导弹防御体系之较量。
要想建构完整导弹防御体系的成本非常高,美中所走的路线也大不相同。美军走的是物理性拦截,主要以导弹拦截导弹;而解放军走的是光电拦截,也就是以镭射和电磁拦截。首先要说明,导弹防御计划是个钱坑。
这个钱坑害死了苏联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一个旨在和苏联进行军备竞争的战略计划《战略防御倡议》(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SDI),俗称“星球大战”,拉爆苏联。如今,中国也以同样手法拉爆美国。
2024年11月珠海航展,中国正式亮相了“南天门计划”,这个计划把探月和未来的火星计划连结在一起。看起来,特朗普决定有条件的跟。在导弹防御领域,不涉及未来的探月、月球地质开发、月球定位与通信系统、月球基地建设、火星探测等等。
过去不成熟的技术,如今都成熟了,特朗普得以捡现成的玩。
金穹的战略定位
金穹计划是天基主导、多层次协同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旨在整合现有反导能力(例如爱国者和萨德系统)与新兴太空技术,目标是实现从导弹发射前到末段的全程拦截,覆盖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巡弋导弹及无人机等威胁。
金穹计划耗资约1750亿美元,首期250亿美元预算已纳入2026财年,目标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前完成部署。系统将重点部署于阿拉斯加、佛罗里达、乔治亚等州、亚太地区(关岛与日本)及欧洲盟友建立前沿防御节点。
无论任何防御系统,最重要的是“发现”,能够发现,才能够锁定并拦截对手打过来的攻击导弹。金穹系统採用“三重穹顶”分层防御架构:探测层(“发现”敌人)、拦截层(中段拦截)、防御层(末端拦截)。
探测层。部署数千颗小型天基感测器群、太空识别感测器(加上红外侦测功能)、地面雷达网路(部署范围达数千公里之远端识别雷达和超视距雷达,特别部署在日本和南太平洋地区),尤其针对来自于解放军极音速武器或其它航太器之探测。
中段拦截层。于太空部署拦截卫星,可摧毁解放军处于上升段之导弹。美军打算在近地球轨道(500-1200公里)、中地球轨道(2000-3500公里)、地球同步轨道(3.6万公里),密集而分散部署察打卫星,密集程度有点像星链卫星,发现目标立即启动杀手卫星。
美国在太空所部署的杀手卫星,不但可以拦截导弹,更可以猎杀其他国家的卫星,此举等于把太空“武器化”,其所带来的太空竞争将格外严峻。中国当然不可能置之度外,但是跟探月和探火星工程比较起来,压力小得多。看起来,美国的太空实力仅此而已。
除了以卫星拦截导弹,金穹还包括机载镭射系统,以高能镭射武器(研发中)摧毁处于飞行中段和末端之解放军导弹;由于极音速导弹已突破音障、热障、黑障(速度超过5马赫之后通信会中断)。
镭射武器的功率必须非常大(兆瓦级以上),才可能烧穿导弹隔热外壳,目前美国的镭射技术尚无法在远端打击,剩下来的就是升级现有系统,包括萨德软体更新、增强神盾舰载雷达探测极音速武器能力。
末端防御层。整合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拦截弹和标准-6导弹,对应解放军巡弋导弹及无人机群。最后是电子战与网路防御,就是干扰并以网路攻击解放军导弹系统的指挥链路。
中国天空之盾
中国版的金穹系统就是“天空之盾”(无法确认正式名称),是多层次的防空反导体系,其核心工程是整合镭射武器、电子战、雷达探测及导弹拦截技术,覆盖从低空到太空的防御网路。与美国金穹计划比较起来,两者在技术、部署范围和战略定位有明显差异。
在太空方面,感知与预警系统包括一系列卫星网路,例如结合“前哨”系列预警卫星和天波超视距雷达,实现全球范围的目标发现与追踪。
在太空中搜寻快速移动目标的困难度极高,犹如大海捞针。 主要难点在于:成像模糊与解析度限制、目标运动轨迹之预测複杂、数据链传输、数据处理(中国已建立天算卫星群,可即时AI运算目标讯息,只要将运算结果回传地面以供决策,而美国没有此类设备)、隐身技术与电磁干扰。 主要还是得依赖地面超视距雷达侦测。
然而超视距雷达(探测距离达8000公里的天波雷达)误差太大,只能当作预警雷达;但是中国融合了新材料创新、演算法优化、多频段融合及系统架构,重新定义了超视距探测的物理极限。
超视距雷达发现目标之后,再交由米波雷达追踪;只要米波雷达接手,这个目标大概率就跑不掉了。中国拥有米波雷达,可以作为超视距雷达与射控雷达之间的桥梁,形成一个完整的导弹防御体系,而很不幸,美国并不具备米波雷达技术。
在中段反导方面是以红旗-19/29导弹系统为主,这两款导弹最大射高分别是600至1000公里,是最佳的中段反导系统。主要针对敌弹道导弹和极音速武器,拦截导弹速度达17马赫,在中段趁著敌导弹尚未变轨之前(美军无变轨技术)拦截,可说手到擒来。
低空防御系统则是镭射武器,例如外销版的车载镭射武器“寂静猎手”(LW-30),其搭配低空探测雷达、电子干扰车和指挥控制车,有效射程可达5公里,形成“探测-锁定-拦截”闭环。我们举两个低空与太空镭射武器的例子。
沙特曾向中国採购“寂静猎手”,在与胡塞武装作战期间,以21发全部拦截胡塞武装无人机。最值得提及的,就是中国战略级镭射武器。
“龙吟行”天基战略级镭射系统预计于2025年开始部署,搭载于5颗镭射鑽石卫星,形成协同打击网路,射程覆盖地球同步轨道(3.6万公里)。
在地面有反卫星系统镭射武器,可摧毁600公里外之低轨卫星,每分钟发射1000次高频镭射脉衝,通过高能光束直接烧毁卫星关键部件(如太阳能板或通信模组)。中国镭射武器射程之所以这麽远,靠的就是先发射脉冲镭射,把云、雾、水气、灰尘等杂质“吹散”,后面接著是杀伤性高能镭射。
当鹰击-21遇到金穹
鹰击-21导弹是东风-21的缩小版,以适应舰载与机载,其主要打击对象是航母。假设解放军发射1枚陆基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而且美军已在太空各轨道中密密麻麻的部署察打一体卫星,那麽这枚全程6马赫的东风-21可能会被发现、并被摧毁。
可是目前美军还做不到这点,再加上解放军弹道导弹可能都做了隐身处理、以及电磁干扰和压制措施,等到了末端速度高达12马赫、还有变轨,一切都晚了。
机载版和舰载版的鹰击-21就更麻烦了,虽然其射程较短,但是能够挂载鹰击-21的载台太多,轰-6当然没问题,歼-16也可挂载,连无人机例如彩虹7/9、九天无人机都可以,什麽都不怕,就怕数量太大。
试想下,解放军光是以无人机(还是隐形的)挂载鹰击-21,以饱和方式打击美航母,再加上导弹头的高能高爆弹药,恐怕造物者现身也没办法了。
结论
中国“天空之盾”最大特色就是低成本、高效率,以镭射武器和电子战技术,形成不对称优势。 而美国金穹则试图通过天基武器系统和全球部署,好高骛远的企图构建“绝对防御”屏障,但其技术困难度和成本问题面临巨大挑战。
如果解放军发射数十枚鹰击-21对美航母实施饱和攻击,莫说数十枚,一枚鹰击-21就可突破金穹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