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皇帝为了国家拼尽全力,带领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真让人敬佩。
有些皇帝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毫无底线地剥削百姓,最后被后人骂得臭名远扬。
有的皇帝跟臣子们搭伙,一同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时代的繁荣景象,留下了永远被人记住的辉煌。
有的皇帝逆天改命,挽救民族于危难之际,拯救百姓于乱世之中,这就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
提到“千古一帝”这个称呼,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秦始皇,这位“开天辟地”的秦始皇,确实最符合这个称号的皇帝。
说到底,“千古一帝”这个词当时就是用来描述秦始皇的巨大成就的。
明朝的学者李贽在写《藏书》的时候,提到过秦始皇,也算是首次提出了“千古一帝”这个说法。
对于“千古一帝”这个 títulos 来说,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界定,不过呢,秦始皇通常被视作那个王者的典范。
说到“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呢,秦始皇的成就基本上成了衡量的标杆。虽然后来的皇帝想要超越他挺难的,但是起码得差不多吧?
秦始皇到底做了哪些事,能让他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千古一帝”呢?
秦始皇一出场,就结束了那场可不是普通的动荡,而是延续了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大乱。
五百年啊,真的是变了不少东西。虽然周朝曾经把那些诸侯国整合成一个整体,不过,那也不过是一段短暂的时光罢了。
要是没有秦始皇出手把乱世平定,也没有他实现大一统,今天的“中国”可能早就不在了。或者说,取而代之的会是像“欧盟”那样由好几个小国拼凑成的国家联盟,没那么统一,也没那么强大。
要真是那样的话,事儿可就麻烦大了。
秦始皇不仅统一全国,还把大一统的思想深深植入民心,这算得上是他最了不起的成就。
自秦始皇起,“天南地北都是一个国家”的观念逐渐被大家认可,想要分裂国家的人,就等于在历史上留下了大不敬的污点,即便过去一百年、一千年,也会被后人记得脊梁骨直。
“只有大国才能做大事”,那么我们这个“大国”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那当然得归功于秦始皇啦,虽然他已经离开人世两千多年了,可他的影响到底还在呢。
除了搞定“全国一统”这事儿,秦始皇还有不少其他的成就。
像统一全国以后,推行一致的文字、统一的钱币,再加上统一的度量衡,这些措施到现在我们还在用,也一直受益匪浅。
秦始皇还下令修筑了长城,为后人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虽说秦朝只存了十四年,但秦始皇的影响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只要人类没有灭绝,他的影响还会继续留存下去。
秦始皇的杰出成就,让他成为了无可置疑的“千古一帝”。
后世的皇帝想要超越他,基本不可能,不过后世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接近秦始皇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
毛主席那首非常出名的词《沁园春·雪》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句词里就提到了秦始皇之后的首位“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
虽然汉武帝刘彻不是个开基的皇帝,不过他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可是留下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这一辈子里最重要的成就,主要就体现在那个“武”字上了,这个“武”字,表达的其实就是好战、好斗,而这也意味着他频繁发动战争。
打仗呢,主要分成两大类:有效战和无效战。而汉武帝带领的那些战争,无疑是那种有效战,毕竟这些胜仗的影响,咱们今天还能感受到,切身体验到。
汉朝刚起步的时候,百废待举,经历了多年战火洗礼的老百姓早就吃不消再折腾了。
不过,那个时候局势依然挺危险,刘邦虽然平定了内部的乱局,可是在面对外部威胁的时候,还是招架不住。当时的“外忧”就是以匈奴为首的少数民族,他们觉得中原国力衰弱,就打算趁机夺取控制权。
刘邦一走,第一位算得上“正式皇帝”的就是汉文帝刘恒。这位皇帝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为了让人民逐渐恢复,他一直不敢轻易发起战争。
即使敌人进犯,边疆的士兵们也尽量避免和敌人正面交锋,虽然心里觉得挺堵得慌,但汉文帝为了百姓的安稳,依旧没有展开战略储备。
要是真打起来,汉朝肯定吃亏,为了将来的赢面,只能忍着不动。
这个忍耐一直延续到汉文帝和汉景帝那会儿,边疆基本上都是守着不动。到了汉武帝那阵,汉朝终于积蓄了反击的实力,可以开始摆开架势了。
汉武帝那个时候,汉朝不再畏畏缩缩地躲避,直接出手跟匈奴正面交锋,把匈奴打得落荒而逃。
汉武帝时期,出了一批声名显赫的将领,比如李广、李陵、霍去病、卫青这些,都算得上兵法名家。其中最令人敬佩的,莫过于他最宠爱的霍去病了。
霍去病在十八岁那年就参军出征了,第一次上战场就靠少数兵力大败敌军,把匈奴打得溃不成军。之后他一路猛冲猛杀,把匈奴彻底赶出了河西一带。
可惜啊,霍去病命运多舛,在军中拼杀的时候染上了病,年只二十四岁就撒手人寰了。
霍去病虽然去世了,但战火还没停歇。汉武帝在位期间,总共发动了二十八场大小战役,结果大多都是汉朝赢了。
我们其实不支持侵略,可要是有人非得找事,我们也不怕全歼他们。
汉武帝发动的这些战事,虽然看起来像是蛮拼命、耗费兵力,但实际上却解决了中华民族面临的几个重大隐患。
要不是趁着自己还实力充足、能解决这些难题,等到后来情况更复杂了,很多时候看似赢了一场仗,其实是赢得了无数场小仗、累积的胜利。
汉武帝那“穷兵黩武”的策略啊,可以说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所以他绝对算得上是“千古一帝”。
唐太宗与明太祖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贞观盛世的开创者,实际上不光是搞出了个“贞观盛世”,他更是第一个带领中国人迈向世界的皇帝。
现在,华人在海外的聚居区,依然被称作“唐人街”,这也说明唐朝的影响力有多深远。
贞观时期的长安,早已变成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连外国人都在这里落脚生活。
李世民在位时,唐人的名声远播海外,向西传到中西亚引起震动,向东传到东南亚传得响亮。
李世民留下一支强大的军队,在白江口的战役中打败了日军,也算是让日本人老实了整整一千年呢。
这次胜利也稳固了中国在东亚的领导地位,接下来的千百年里,没有人能动摇。
李世民带领中华民族迈出了国门,明太祖朱元璋则让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延续。
宋朝那个“重文轻武”的方针,搞得咱们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北方的游牧民族接连不断地入侵,中原的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
当大家都觉得咱们中华民族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朱元璋挺身而出,扭转了局势。
朱元璋才是真正的逆天改命的那个人,他从乞丐的身份起来反叛,带领被压迫的汉人们,把来自北方的入侵者赶跑了,让差点濒临崩溃的中华民族又重新站了起来。
要不是朱元璋从平凡的起点中崛起,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或许真的走到终点了。
朱元璋如此伟大的成就,也足够让他称得上“千古一帝”了。
秦始皇那可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搞出了大一统,堪称千古一帝。
汉武帝那可算得上是“穷兵黩武”,把那些异族的梦想都打得粉碎,彰显了中华的威名,可以说是千古一帝。
唐太宗的“贞观盛世”可是威震整个亚洲,唐朝的影响力扩散到世界各地,真是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了。
明太祖带领大家“驱除鞑虏”,在困境中开出一条新路,重新振兴中华的威名,堪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