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与21个国家爆发过战争过军事冲突,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军更是7次出兵境外。
在这些对外作战中,除了1979年打越南的自卫反击战之外,其余的所有与外敌作战,基本上都是在毛主席的决策指挥下搞定的。
这些战争,没有一场不是取得了耀眼胜利的。几十年的革命路上,毛主席从未进过一天正规军校,只有短短半年的部队生活,却凭借天赋自学成才,逐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新中国建立之后,面对那复杂得很的国际环境,毛主席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顾众人的反对,派出了志愿军去朝鲜参战,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给打败了;还曾大力援助南边的邻国越南,帮他们一次次打败了法国和美国;而在中苏关系出问题后,也在珍宝岛上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担当。
到了1974年的时候,毛主席已经81岁了,但中国周边的局势依旧不太平。我国南边,也就是在祖国南端,距离海南岛大概330公里的西沙群岛,有不少岛屿被南越政权偷偷占了,非法侵占。那一年,南越的海军对咱们西沙群岛的侵犯越来越频繁,态度也越发嚣张了。
西沙群岛其实面积不大,由两个主要的群岛组成,一个是宣德群岛,另一个是永乐群岛,一共38个岛屿和4个暗沙,所有陆地加起来也就不到10平方公里。
10平方公里到底多大呢?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天安门广场来说吧,天安门广场占地大约是44万平方米,折算成平方公里就是0.44平方公里。而西沙群岛的42个岛屿和6个岛礁合起来,总面积差不多就相当于两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
不过,说到底,西沙群岛的面积已经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里最大的了。而且,西沙群岛上最大的岛屿——永兴岛,还是我们三沙市的行政中心所在。
虽说西沙群岛面积不算大,但它不仅渔业资源丰厚,海底还藏着价值不菲的石油和天然气。更重要的是,这里掌控着通往印度洋的南海主要航线,位置可以说是战略重地。
因此,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考虑来看,西沙群岛都不能掉以轻心。而且,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声称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毕竟,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宋朝时期,宋朝就开始对这些岛屿实行管理。
到了明朝时,永乐皇帝朱棣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更是带领舰队多次登上西沙群岛,还在那儿竖旗立碑,对这些岛屿进行了命名。正因为郑和多次率领船队经过并登陆西沙群岛,这些岛屿和明朝联系特别紧密,其中的永乐和宣德两个戒名,也就由此而得。
因此,我们可以底气十足地说,西沙群岛从古到今一直属于中国。不过,到了近代,那个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但缺乏实力,也没什么心思去管理南海的西沙群岛。
因此,在列强逼迫和清政府丧失主权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对西沙群岛的管辖变得越来越薄弱,也就给了那些列强可趁之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西沙群岛先后被日本和法国占领过。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之后,虽然在战时曾被德国人征服,但法国刚刚恢复国家之后,却毫不考虑自己不愿受到的对待,也没有考虑不给别人施加自己不愿承受的事。
刚刚重新站起来没多久,法国就急不可耐地派兵去侵略越南等地,想要重演战前法国在印支三国的统治局面。就在这段时间里,法国趁中国正忙于解放战争无暇分心,便占领了西沙群岛上的珊瑚岛等一些岛屿。
面对法国殖民者的侵略,新中国成立后当然不认账,曾多次郑重声明,向世界表明我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1950年5月13日,我国人民解放军也正式进驻了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开始行使主权。
不过,新的中国还是难以完全掌控整座群岛。原因在于,尽管我军陆战部队早在朝鲜战场上用无可置疑的战绩,向世人展现了我军陆战的威风,但,这些辉煌的战绩对海上局势显然帮不上大忙,人民海军依然不足强大。
所以,由于新中国海军还比较弱小,西沙群岛离大陆也挺远,加上南越背后有美国撑腰,1955年法国从西沙岛撤退以后,南越政权就开始把自己当作法国殖民地的继承者,不停派海军舰艇去占领中国的西沙群岛,还时不时骚扰咱们的渔民。
从1956年起,南越军队陆续侵占了中国西沙群岛上的珊瑚岛、金银岛、甘泉岛等几个岛屿,都是不合法地占领的。
到1973年以后,为了挽回在越南战场上的败绩、转移国内压力,南越政权对我方的西沙群岛更是加紧了侵占步伐,经常制造事端和冲突,拼命挣扎着。
在这种情况下,1974年1月,毛主席在接到有关南越政府侵犯中国西沙群岛领土的报告后,已经81岁高龄的他经过深思熟虑,果断决定发动西沙自卫反击战。
到1974年的时候,美国大体上已经从越南战场撤退,退出了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的越南战争泥潭,没有了美国的支援,本就缺乏自我维护能力的南越政权,局势变得愈发危急。
所以,身经百战的解放军对南越军队的战斗能力早已有底气一笑,而提到西沙自卫反击战,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那可是解放军几乎没怎么打过的海战和沙滩登陆战呀。
解放军可一直被称作陆战无敌,但要是真打到战场上,反倒是那些不怎么熟悉的海战成了主角。说到这方面,就算是被认为扶不上墙的南越,因为得到了美国军方的鼎力相助,他们的海军硬实力还是比解放军下场的海军舰艇要强上一截。
不过话说回来,毛主席和人民海军依然相信能赢得这场海战,因为收复西沙群岛的关键所在,实际上并不在南越海军身上,而是在场外的因素,也就是美国人的态度。
要说这个嘛,一旦中国跟美國一手扶持的南越政權开战,能不能像南越希望的那样,靠美国的援助来跟中国闹僵,这可不好说。毕竟,背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复杂得很,谁也不能保证美国一定会全力援助南越,要看当时的局势和国际环境怎么变化。
1972年,尼克松已经访问过中国,表达了希望两国能改善关系,一起合作对抗苏联的想法。而且,经过十多年的拉锯战,美国在越南也没搞定,胜算渺茫,损失又大,所以美国也想趁早止损,尽快退出越南战场。
在这种形势下,毛主席觉得,南越政府已经变成了美国的“弃子”,美国不会为了中国而与中国为敌,去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收复西沙群岛。
因为没有了美国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面对南越海军越发嚣张的侵略行为,毛主席决定展开西沙的自卫反击战。毛主席讲:“看来,不打一仗可不行,不能保障我们中国的海洋权益,恩来、剑英的建议真是挺对的。”
毛主席一决心下来,周恩来总理马上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有关西沙群岛的会议,详细探讨即将到来的武装对抗,做了全面而充分的准备。
当天夜里深更时分,周恩来总理又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组建了一个由叶剑英带头、还包括邓小平、陈锡联等五个人组成的小组,专门负责指挥西沙自卫反击战。
一接到任务,广州军区立马派出南海舰队的扫雷舰10大队396、389号,以及榆林基地的217和274号猎潜艇,赶往西沙群岛执行巡逻。而281、282号猎潜艇则抵达永兴岛,负责支援工作。
这会儿,四个武装民兵排全副武装地跑到西沙群岛的晋卿、琛航、广金这些岛屿,做好了全力应战的各种准备。
除了陆海军之外,广州军区还下令南海舰队航空兵22团派出两架飞机,在西沙群岛的上空进行侦察巡逻。负责这次西沙自卫反击战的指挥官,则由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担任。
1971年1月19日上午,叶剑英、邓小平等指挥组成员走到作战部,亲自指挥和安排这次反击南越入侵舰队的西沙自卫战。
就在中国决定发动自卫反击战前的那一刻,南越海军依旧不停歇他们侵占中国领土的步伐。1月19日清晨,“陈平重”号、“李常杰”号、“陈庆瑜”号三艘驱逐舰,以及“怒涛”号护卫舰,再次闯入我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向正在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船和渔民开火,导致我方渔民有人伤亡。
遇到这种情况,南海舰队的396、389号扫雷舰迅速赶到广金岛西北方向的海面,拦截“李常杰号”。同时,271、274、281和282号猎潜舰也开到了广金岛东南海面,负责任地盯着“陈庆瑜”和“陈平重”这两艘南越的军舰。
因为南越海军的大部分装备都得靠美军帮扶,所以他们的舰艇不仅技术先进,还性能庞大。南越参加作战的舰艇,最大载重能有1770吨,最小的也有650吨,舰上配备的火炮多达50门,看着真是浩大。
咱们跟南越海军作战的我军舰艇,最大吨位只有570吨,连南越海军最轻的舰艇都比不上,更别说那些庞大的了。反倒是,我军最小的舰只也只有300吨。哪怕此刻南越政权已基本没戏,但南越海军的船只依然保持着压倒性优势。
正是凭借着这么大的优势,南越军舰看到我军的舰艇拦截,完全没有一点胆怯,反倒是全速开到我军的舰只面前,迎头冲了上去。
南越军舰“李常杰号”撞上我军396号舰,导致舰艇损伤挺严重。撞完之后,南越军舰还放下了4只橡皮艇,派遣了40多名南越士兵向我军驻守的海岛进行抢滩登陆。
可是在我军守岛的官兵们英勇反击之下,南越登陆的部队只付出了一个人的伤亡——一人牺牲,三人受伤,结果就这么狼狈地退回了军舰。
登陆没成功,南越海军就趁着海上的优势,对我军舰艇展开了一轮猛攻。这场战斗中,南越海军凭借舰艇庞大、火炮射程远、火力强劲等优势,占了不少便宜。
我军虽然吨位不大,但小也有小的好处,比如说舰艇机动灵活,掉头快、航速迅速。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后,我军舰艇紧贴着南越军舰,不让他们充分利用射程远的火炮优势。同时,靠近敌人之后,我军的小口径高射火炮也开始对他们展开猛攻。
那种像海上拼刺刀一样的坚韧作风,搞得南越海军看了直瞪眼,还真吓得一愣一愣的。经过一场短促但激烈的海战,面对我军那种战斗气概,南越的“李常杰号”、“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损失严重,慌里慌张地溜之大吉,而“怒涛”号被扔在后边,最后被我军的舰队包围击沉了。
西沙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后,在叶剑英元帅的带领下,我前线的官兵们接着努力,又连续发起了三次登陆夺岛的行动,一下子把之前南越占领的珊瑚、甘泉、金银这三个岛都拿了回来,把岛上的敌人彻底清除了。
到这儿,西沙自卫反击战算是圆满结束了。我们不仅顺利收复了被南越占领的三个岛屿,还以劣势击败了强敌,击退了南越海军的三艘舰艇,其中怒涛号护卫舰更是被直接击沉。
这场战斗中,我军也经历了不少艰辛,牺牲了包括274号列潜艇政委冯松柏和副艇长周锡通在内的18名战士,有37人受伤,两艘军舰损失惨重,其中两艘受到严重打击,而另外两艘只受到轻微损伤。
西沙自卫反击战跟我军参加过的那些大规模战争相比,规模算得上小得多,持续时间也短得多,可它的意义却格外重大。
一方面,打赢了西沙自卫反击战,收复了全部西沙群岛之后,解放军在南海中部找到了一个坚实的根据地和战略要点,让我军在南海既能出战又能守卫,这为我国维护南海权益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也为实现更宏伟的海洋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前提。
一方面,这次行动也是人民海军首次进行对外作战,经过实战的洗礼,明显增强了海军的远海作战本领,也激发了海军官兵们的作战信心。
1974年的西沙自卫反击战,发生在我国经济还相当紧张的时期,而且,那会儿的中国海军其实还远没达到蓝水海军的水平,它主要只算是黄水海军,作战半径不超过三百公里,而西沙群岛,正好超出了这个作战距离。
那会儿,毛主席已经81岁了,在离大陆较远的蓝海打一场从未涉足的战役,这个决定可说相当不易。可就在这种情况下,81岁的他还是坚定果断地下了决心,发动了西沙自卫反击战,最终也取得了胜利。
这次战役之后,新中国不仅稳稳地掌握了西沙群岛,也让人民海军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现代化海战的感觉,从此迈出了向深蓝海域发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