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棋局:欧盟会成为对付中国的“马前卒”吗?
还记得印度在八月底遭遇的关税风暴吗?
美国突然将印度输美商品的关税拉高到惊人的50%。
理由是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
这让印度能源市场一片动荡,进口成本飙升,民众生活成本悄然上涨。
如今,类似的大棒似乎挥向了中国。
但特朗普这次换了一种打法。
他并没有直接对中国出手,而是被爆出向欧盟提出了一个惊人要求。
据英国《金融时报》和路透社披露,特朗普在美欧高级官员的会议上,想推动欧盟对中国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同样被点名的还有印度。
表面理由是向俄罗斯施压,以期结束俄乌冲突。
因为中国和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
然而,美国的意图并非美欧同步行动。
多家媒体报道,美方的想法是让欧盟充当“马前卒”。
美国在欧洲的外交官甚至强调,得欧盟先动手,美国才会出手。
这种“你们先上,我跟上”的策略,看似合作,实则将欧盟推到了前线。
特朗普政府此举背后有多种算计。
一方面,这满足了其对华强硬的竞选承诺,又试图避免美国经济单独承受冲击。
此前对华贸易战导致美国损失超过24万个就业岗位,企业承担了大部分额外关税成本。
让欧盟先试探中国的反应和反制力度,美国自己则进可攻、退可守。
另一方面,美国可能瞄准了欧盟的市场空间。
若欧盟真的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中欧贸易受阻,美国商品或许能趁机填补部分市场空缺。
类似的操作在澳大利亚身上发生过,美国曾迅速填补了澳大利亚失去中国市场的小麦、天然气和牛肉份额。
但这个看似精巧的算计,欧盟方面似乎并不买账。
欧盟对于用关税施压中国和印度持保留态度。
原因很现实,欧盟与中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纽带。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2023年双边贸易额高达7800亿欧元。
若真的对中国征收100%关税,欧洲企业受到的反弹可能是毁灭性的。
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几乎占到全球的一半。
法国的奢侈品也离不开中国消费者。
这些依赖中国市场的行业巨头肯定会拼命游说反对。
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在对待中国和俄罗斯的问题上,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
例如匈牙利一直反对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
任何“二级制裁”都需要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难度极大。
欧盟自身在能源问题上也“不干净”。
去年欧盟约19%的天然气进口自俄罗斯。
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四个国家去年就进口了大量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这削弱了其制裁中国的道德立场。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已明确表示,欧洲不会跟随美国对华征收关税。
欧方相信自由贸易,但自由必须是公平的。
平均每分钟中欧贸易往来近150万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
欧盟不愿因关税问题破坏这种紧密关系。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面临国内的法律挑战。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7月底裁定,特朗普批准对多国征收关税时援引的法律并未赋予其征税权力,大部分全球关税政策被认定为非法。
尽管特朗普宣布将上诉至最高法院,但这为整个关税策略增添了不确定性。
中国方面的态度则是一贯且明确的。
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
中方将继续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
如果情况发生,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印度已经尝到了美国关税的滋味。
印度外交部批评美国的行为“不公平、不正当和不合理”。
强调其进口俄罗斯石油是基于市场因素和能源安全需求。
若欧盟在对印度下手,莫迪政府将面临更大压力。
特朗普试图用离间计分化中国和欧盟。
但欧盟的独立立场和法院的法律挑战,让他的计划充满变数。
欧盟的谨慎源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保护。
一旦对中国加征关税,欧洲企业将首当其冲,消费者成本也会飙升。
这场关税博弈远未结束。
特朗普的兵法能否奏效,还是会被反噬,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需要的是新的共识答案,而不是新的对抗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