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以后能源源不断地给您推送类似内容,也方便您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您的支持才是我们坚持写下去的最大动力哦~~~
虽然苏小明转行演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这几年她的作品明显少了许多,平时也不怎么在公众面前露面。偶尔接个戏,多是演温柔或泼辣的妈妈角色。
上次算得上有代表性的亮相,还得数去年年初播出的《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说起来,一个在文艺圈打拼多年的演员,即使渐渐走得低调,也不至于得不到好评吧。
可是在苏小明身上,外界对她的评价从来没停过歇。她年轻时凭一曲歌声红遍舞台,是个让人惊艳的著名歌手,本该留下更多光彩照人的艺术印象,但再提起她,身上总少不了“法国籍华裔”这个标签。
这身份上的变动,也让她在国内观众心里多出了一份难以捉摸的感觉。说白了,大家对她的看法,大多都围绕着她的国籍有点意见。
事业逐渐走上正轨后,她因为和第一任丈夫分开,又重新找到了伴侣,跟第二任丈夫一起定居在法国,顺便也加入了法国国籍。
经历了几十年,她偶尔会回来拍戏,外界对她的传闻却一直不少:有人说她婚姻不顺,晚年孤单,回国不过是为了赚点钱;也有人觉得她只是想继续展现自己的演技价值罢了。
对于那些传闻,她从来不去争辩,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没有离婚,只是分居。”在她眼里,夫妻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生活,算是一种不同的相处模式。
她就留在北京,悠然自得地过日子,而他则在巴黎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这样的决定,也让她在外人看来有点特别——低调出众,却一直难免引起一些议论。
说起苏小明的成名过程,那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传奇一段。他是在北京长大的,家庭条件比起很多同龄人来说要好不少。
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弹过钢琴,玩过手风琴,再加上天赋异禀的嗓音,一上台就自然散发出耀眼的光彩。
她从来不会胆怯,举止间都带着自信和大方,凭着这样的性格,注定在年轻时就不会过寻常的日子。
不过,在那会儿,人生的路大多得听“分配工作”的指挥,就算她天赋异禀,是音乐方面的料,也没法完全凭喜好走自己想走的路。
那会儿,她的第一份差事竟然是打电话接线员,跟艺术基本没有啥关系,不过苏小明的志气挺足的,她可不想就这么安稳过日子。
她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决定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舞台,结果选择了歌舞团碰碰运气。靠着扎实的音乐基础,她顺利加入了学员队伍。
在学员期间,她比别人更上心,抓住每次表演的机会,努力让自己显眼,终于成功留了下来,成为合唱团的一员,开始以小歌手的身份在舞台上活跃起来。
那会儿她还算不上大红人,但已经迈出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一步,到了1980年,一场“新星音乐会”让苏小明一下子红遍了大街小巷。
那年她才23岁,穿着一件白色海军裙,站在舞台中间唱起了《军港之夜》,那清亮又满含深情的歌声,把不少观众都打动了,几分钟之内就让她的名字响遍了大江南北。
她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可以说是真正的“顶流”,要是她一直坚持唱歌,或许能成为那个时代的超级歌后哦。
事业极速发展可没让她停下来,到了1985年,她感觉自己到了瓶颈,特别渴望有个新的突破,结果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出国读书。
正是这个选择,让她的人生命运彻底改变。当时的苏小明,已经拥有一段令人羡慕的婚姻生活。
她和小提琴手陈小伟因为对音乐的共同热爱走到一起,一个才华横溢,一个温和细腻,曾被人们看作是文艺圈里的美谈。
当她决定去法国留学深造时,这段感情也迎来了考验。长时间的两地生活使得他们的婚姻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最后,两人还是决定各自放手。
就算这段感情已经画上句点,对于苏小明来说,也算是迈向新生活的必经之路。去了法国以后,孤独的感觉不时会涌上心头。
为了缓解心里的郁闷,她经常会去参加当地的音乐会,也是在那儿,她遇见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法国的小伙子艾瑞克。
艾瑞克家境不错,是做红酒买卖的,他性格温和善良,和苏小明那种文艺范儿不太一样,但却带给她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
两人一结婚,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在法国生了个女儿,接着苏小明也拿到了法国国籍,全家就这样定居在那个法国的小镇上。
消息一传回国内,立马掀起一阵轩然大波,曾经的“全民偶像”,因为改了国籍,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有人指责她“抛弃祖国”,也有人质问她是不是为了自己安稳而远走他乡,没多久,她在国内的评价就急剧下滑,从舞台上的宠儿变成了众人质疑的焦点。
1995年,学成归国后,她并没有重新投入歌唱领域,而是在好友姜文的鼓励下,开始试着走演艺这条路。
她的第一部作品,是和姜文合作的话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她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她坦白说:“我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零下开始。”
为了弥补欠缺,她每天都记笔记、琢磨剧本,甚至在台下模仿前辈的演出方式。靠着这样的坚持,她慢慢适应了舞台和镜头的节奏。
起初只打酱油,但她很快就展现出塑造角色的天赋,荧屏上逐渐展现出她不同的一面:在《奋斗》里,那位精明市侩的妈妈;在《我的青春谁做主》里,那个泼辣又独立的“霹雳妈”。
谁能想到呢?曾经唱《军港之夜》的那个姑娘,现在竟然变成了银幕上活灵活现的角色演员,令人感到挺惊讶的。
不过嘛,也得认啦,她的演艺道路并不顺畅,大多数时候都是配角登场,少有担纲主角的机会。
再加上“外籍”身份的争议一直没有平息,就算她再怎么拼,也难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很多人心里都觉得,她的国籍问题始终像个“结”。
对于外头的议论,她摆出了谦逊的态度,很少提及家里琐事,也不积极去辟谣那些传言。
有人说她跟法国丈夫离婚了,她只是淡淡地说:“没有离婚,是分居罢了。他在巴黎,我在北京,各过各的日子。”
她的态度既平静又有点疏远,就像不太想让外头的人知道自己的事儿似的。几十年过去了,关于这事的争议还没有彻底结束。
就算如此,她似乎毫不在意,反倒把日子过得特别放松。她说自己现在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担忧,也没有心理的负担,有戏就演,没戏就休息。
每天慢悠悠地醒来,冲一杯咖啡,然后不紧不慢地洗个小时的澡,别人听了觉得她的生活挺“离谱”的,但她自己觉得那就是享受。
她早就把日子过成了诗,只在意自己的节奏,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可就是,有个问题一直缠绕着:要是当年没换户口,她的生活会不会更顺心一些?
现如今她一直在国内生活,有没有在深夜回想起那些过去的事儿,对当初的决定是不是偷偷觉得有点遗憾?这些问题,她从未给过答案,也许她早就看得淡了,也许她不过是选择了不去多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