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次高端白酒价格触底:行业深度调整下,次高端白酒(500-800元价格带)实际成交价大幅回落,青花郎批发价跌破800元,珍酒大珍定价888元,性价比凸显。反弹核心驱动因素:政策刺激消费(如个人贷款贴息)、渠道库存优化、旺季动销回暖是关键信号。品牌对比:珍酒大珍以创新模式、高性价比和灵活渠道更受市场青睐;青花郎受限于品牌溢价弱化与渠道管控问题,反弹需更强催化剂。
白酒江湖的次高端战场,正迎来一场静悄悄的价格革命。曾经标价1499元的青花郎,如今实际成交价跌至800元内;而新秀珍酒大珍以888元的定位强势入场,试图在茅台1935与青花郎的夹缝中杀出血路。当行业估值跌至近十年低谷,次高端白酒是否到了抄底时刻?两大热门选手——青花郎与珍酒大珍,谁更可能率先反弹?
一、行业低谷:次高端白酒的至暗时刻
白酒行业经历三年深度调整,次高端阵营(500-800元价格带)受伤最重。曾经的“酱香第二股”青花郎,批发价连续20天跌破800元,电商促销价甚至下探600元区间,与其巅峰时期相比腰斩过半。同样定位的茅台1935,也从千元高位滑落至700元左右,与青花郎价差不足百元,贴身肉搏一触即发。
价格崩塌的背后,是消费理性化的必然结果。政务需求收缩、商务宴请降级,让次高端白酒的社交属性大幅弱化。与此同时,渠道库存积压成为致命伤。经销商为回笼资金低价甩货,导致价格体系崩坏,部分品牌出现“卖一瓶亏一瓶”的困境。
二、青花郎:高端标签危机下的自救之路
青花郎曾是郎酒冲击高端的王牌。它曾以“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对标茅台,又斥资200亿打造“庄园酱酒”概念,试图用文化叙事撑起千元溢价。但市场并未买账。消费者眼中,青花郎始终是“需要解释的品牌”——宴席上摆出茅台人人识货,而青花郎还得额外说明来历。品牌势能不足的短板暴露无遗。
更严峻的是渠道失控。电商平台拼低价、经销商暗中倒货,让青花郎的实际成交价长期偏离官方指导价。若价格进一步跌至550元,其高端定位将彻底瓦解,沦为普通次高端产品。郎酒显然意识到危机,近期通过收紧经销商配额、强化庄园体验营销试图自救。但能否让消费者为“庄园故事”买单,仍需时间验证。
三、珍酒大珍:生态化战略下的破局黑马
当青花郎苦守价格防线时,珍酒大珍正以差异化打法撕开市场。这款2025年6月上市的新品,定位精准卡位600-900元空白带,直指次高端核心腹地。其成功关键在于三重创新:
产品革新——抛弃传统华丽包装,采用极简光瓶设计,以明代书法家沈周题写的“珍”字为核心标识,在千篇一律的酒瓶中脱颖而出。
模式颠覆——独创“万商联盟创富论坛”,经销商需先参加品牌宣讲会才能获得经销权。这一策略既筛选了优质渠道伙伴,又强化了价格管控能力,避免重蹈传统酒企窜货乱价的覆辙。
场景渗透——联合餐饮渠道推出定制宴席服务,通过“开瓶返现”等政策绑定真实消费场景。配合创始人吴向东亲自操刀的短视频营销,快速触达年轻商务人群。
这套组合拳成效显著。珍酒李渡股价在2025年8月累计上涨超50%,市场对其信心可见一斑。
四、反弹之争:谁更可能率先突围?
判断两款酒的反弹潜力,需聚焦三个核心维度:
品牌弹性:青花郎虽有历史底蕴,但高端认知已被价格崩塌削弱;珍酒大珍凭借“高性价比茅台平替”的定位,更契合当下理性消费潮流。
渠道动能:青花郎依赖的传统大商制,在库存压力下已显疲态;珍酒通过创富论坛构建的新型渠道网络,具备更强的终端管控力和动销驱动力。
政策红利:2025年8月国家连续出台消费刺激政策,个人贷款贴息等举措直接利好大众宴席市场。珍酒在婚宴、商务聚餐场景的布局,可能更快享受政策红利。
综合来看,珍酒大珍凭借灵活的战略调整和精准卡位,短期反弹动能更强;而青花郎若能在渠道管控和品牌价值重塑上取得突破,中长期仍有翻盘机会。
何不说:——别被“抄底价”迷惑。低于市场价30%以上的所谓甩货,可能是窜货或假酒,认准官方授权渠道。——宴席用酒量力而行。与其强凑高端酒桌返现门槛,不如按实际预算选酒,次高端白酒中400-600元价位产品性价比更高。——警惕白酒金融化陷阱。除茅台等极少数硬通货外,多数白酒无投资价值,价格波动可能让囤货血本无归。——存酒有讲究。长期存放需恒温避光,陶瓷瓶装酒尤其忌温差变化,自饮建议选三年内生产的新酒。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饮酒过量有害健康,请理性消费。)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