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怀念
彭德怀在“三线”的苍凉岁月
王春才
1966年9月中旬西南三线建委工作会议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我作为会议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9月15日夜,会务组安排在9楼大会议室放映电影《战上海》,我坐在第12排位置上。电影准时开映,可是我身边靠走道还空着一个座位。不久,服务员打着手电简引进一个满头灰白头发的老人,把他安置在我身边。我仔细一看,他竟是我敬重的彭德怀!
此刻,正落魄的彭大将军,竟然坐在我身边,心中不觉一阵酸楚。彭德怀在庐山会议期间及以后的事,我也知道:上书,罢官,归田,来三线,时下正在批判这位庐山“海瑞”。忽然,彭总用手碰了我一下,将他的茶杯端到我面前,示意我喝茶。我的眼睛一下模糊了。
彭德怀于1959年7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被罢了官。196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彭真和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与彭德怀谈话,彭真说:“今天由我代表党中央和你谈话,中央决定派你去大三线任副总指挥。”
彭德怀感到太突然,沉默了片刻回答:“我犯了错误,说话没有人听,说错了人家怀疑,说对了人家也怀疑。”他表示对工业生产没有经验,不愿去三线,仍希望去农村作调查。
9月21日,彭德怀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请求允许他回到农村去。
9月23日早8时30分,毛泽东在颐年堂与彭德怀谈开了。
毛泽东说:“现在要建设大三线,准备战争,战略后方也特别重要,你去西南是适当的。将来还可以带兵去打仗,以便恢复名誉”彭德怀答:“搞工业是外行,完全无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我想去边疆搞农业。”
在座的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一起劝说,彭不改初衷。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去西南区,这是党的政策,如有人不同意,要他同我来谈!”.毛泽东又说:“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你的名字,为什么一个人犯了错误,一定要否定一切呢?”
1965年11月28日,彭德怀身穿染成黑色的军呢大衣.乘33次列车离开北京,30日抵达成都。就在彭德怀到达成都赴任的当天,《人民日报》转载了11月10日《文汇报》刊登的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刚下榻省委招待所的彭德怀,抓起那张《人民日报)气得厉声斥道;“我今天到,文章今天发,打了我彭德怀一记耳光!搞什么名堂!’,这仅是一个信号,在彭德怀去西南大三线的同时,彭德怀专案审查委员会正在加紧审查他的“反党”罪行。可想而知,彭到三线工作,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尴尬局面。但是,彭德怀决不因受打击而消沉,他决定利用有限的时间为人民干点正事。
这年冬天,在重庆潘家坪宾馆召开地师级以上干部会议,中共中央西南局一位主要负责同志,向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彭德怀同志任西南三线建委副总指挥的决定。会场鸦雀无声,接着这位负责同志在主席台上放下文件点燃一支雪茄烟,抽了一口,操着江西口音说:“彭德怀同志到你们那里检查工作,他的指示你们觉得不合适,可以不办,三线军工就不要他接触了........”
彭德怀到成都后,由西南三线建委副秘书长杨沛组织建委各局(除机械、军工局外)向彭德怀汇报工作。彭德怀一连听了几天汇报。不久,西南三线建委领导分工,安排他分管燃料局(煤、电、天然气),由于层层打招呼,不让彭了解军工。1966年4月中旬,彭德怀去川南视察。沪州天然气化工厂厂长李鸣鹏请示宜宾地委如何接待。地委负责人向他传达了四川省委的5条规定:地委第一书记不出面,由主管工业的地委书记接待陪同;接待单位要做好保卫工作,确保彭德怀安全;不搞宴请,但食宿要安排好;不准参观军工厂,民用厂涉及保密部分不得向彭德怀汇报,也不能参观;限制其接近群众。凡有关彭德怀的活动,地委每晚要专人向省委汇报。
4月25日上午,彭德怀在西南三线建委燃料局局长王思和宜宾地委书记沈学礼陪同下,来到纳溪沪州天然气化工厂视察,李鸣鹏先用挂在墙上的厂区平面图,向彭德怀汇报了工厂的生产,然后参观了工厂厂房、生产线。庐州的江对岸是第五机械工业部的255厂。这个厂,在抗美援朝时期生产弹药做出了极大贡献,曾受到当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的多次表扬、感谢。沈学礼书记非常担心彭德怀提出参观255厂。但彭德怀只是隔江遥望工厂远景,什么也未说。下午沈书记陪彭德怀参观水稻研究所。
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有20多个委员,7个常委,彭德怀虽然是三线建委副主任(副总指挥),但不是常委。1966年3月中旬.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到西南视察三线,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西南三线兵器建设总指挥朱光与西南三线建委另一位负责人向这位中央首长汇报完兵器三线建设后,朱光将话题转到彭德怀的工作上,希望让彭德怀同志分管军工三线建设。军工三线建设包括核工业航空(含航天)、兵器、船舶、电子、国防科研行业。这位中央首长说“不行啊。彭德怀同志管得起来吗?他管不了”朱光不好再申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