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兰州军区的老司令员退休了,那谁来顶上这个位置呢?要知道,兰州军区可是全国的重要大军区之一,在西北地区的影响力非常大。要想做兰州军区的司令员,这个人必须得有魄力,能力强,能把地方“稳住”。
这时候,有些老将已经离职休养,另外一些老同志则因为在全国各地主持大局,抽不开身。相关部门一时拿不定主意,很快就把这个棘手问题反映给了邓小平。
邓小平略一思索,立刻决定道:“既然这样,那就派我的老战友‘坚决’将军前去吧。”
在打仗的那些年,邓小平是二野的大政委,手下有着许许多多的将士,加起来能有“百万大军”呢。真想知道,到底是哪位厉害的将军,能让邓小平这么骄傲地提起他。
这个人就是开国时的中将,名叫杜义德。
杜义德现在是海军的副政委,要是让他从海军调到陆军,他会乐意吗?有些人心里没底,但邓小平相信杜义德肯定会答应的。
杜义德老家在湖北黄陂,说起来挺巧,他和开国大将徐海东还是同乡呢。1912年那会儿,杜义德在黄陂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了。因为时代的原因,他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为了给家里分担点,他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做家务,还出门去当学徒、打工赚钱。
17岁那年,杜义德迈出了人生最关键的一步,他加入了红军,立志要为革命出一份力。正所谓“年轻气盛”,杜义德在红军里,因为他勇猛无畏,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勇猛善斗的战将。
到了1936年,杜义德在红军里已经当上了师长,那时候他才24岁。在革命斗争中,杜义德干得非常起劲。但让人痛心的是,因为他的革命活动,他的父亲被敌人杀害了,这件事成了杜义德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心结”。
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红军改编成了八路军,就在这时,杜义德的人生轨迹又有了新的变化。
那时候,杜义德被选为了129师随营学校的二把手副校长。让一个师级大干部去当干部学校的副校长,虽说这不算是降级,而是形势需要,但杜义德心里还是挺不是滋味的。他一心想着,自己得去前线打日本鬼子才行。
邓小平是129师的政委,他早就听说过杜义德的那些“英雄事迹”。邓小平了解杜义德的性子,也清楚他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最后是邓小平出面,劝服了杜义德,他说:“你想上战场杀敌,以后有的是机会,别急着在这一时半会儿。”
邓政委的鼓励让杜义德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安稳下来后,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任务。最后,他终于达成了心愿,奔赴前线,跟鬼子干上了仗,保卫了祖国,成了大伙儿心中的民族英雄。
但其实,让杜义德在全军声名大噪的,还是在解放战争那会儿。他虽然是干政委这一行的,但和他搭伙干事的人可绝非等闲之辈,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王疯子”,没错,就是电视剧《亮剑》里主角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
王近山特别厉害,邓小平曾说,他的那股“疯劲儿”其实就是乐观的革命斗志,杜义德也同样不凡。这俩“狠角色”要是联手,那绝对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王近山和杜义德带领的“六纵”部队,那可是专挑恶战、硬仗上,哪儿战斗激烈,哪儿就有他们的踪迹。在刘邓两位领导的眼里,“六纵”绝对算得上是能打仗、善打胜仗的精锐之师。
每当上司下达任务,杜义德总是响亮地应答:“保证做到!”久而久之,他便有了个绰号,叫“保证”将军。
也就是因为六纵打得特别棒,连敌人都觉得刘邓首长肯定是跟六纵在一起的。有一次,我们党截获了敌人的一封秘密电报,上面简简单单八个字:“寻刘邓者,必寻六纵。”这事儿足以看出王近山和杜义德的厉害。
杜义德在革命路上战功赫赫,可心里一直记挂着以前的“冤家”。1947年,他找到邓小平,想让邓政委同意他回老家“算账”。邓小平没有反对,还派了队伍和他一同前往。
杜义德回到老家后,没多久就把那些当年害了他爹和乡亲们的“坏人”都收拾干净了,算是完成了多年的心愿。之后他回到部队打仗,更加拼命了,他的出色表现,党组织也都看在眼里。
新中国成立后,杜义德不光当上了中将,还拿到了三枚一级勋章,这可是了不起的荣誉。要知道,那时候在全军里,能像他这样一下子拿到三枚一级勋章的,也就只有差不多八个人里头的一个。
过了几年,杜义德转去海军任职,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年。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会儿,邓小平很有深意地说:“我心里有数,胜利肯定是咱们的,因为广西有许世友坐镇,云南有杨得志把关,海面上还有杜义德呢。”
1980年,邓小平让杜义德去兰州军区当司令员。对于老政委的这个安排,杜义德还是老样子,他爽快地说:“我一定好好干,完成任务。”
邓小平听完,哈哈大笑,就像以前那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