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之前,所有人都跟我说,那地方天天下雨,灰扑扑的,像活在滤镜里。
我信了。行李箱里塞了三把伞,还专门买了防水冲锋衣。结果第一天到伦敦,我就发现自己被骗了。
不对,准确地说,是被"骗"了一半。
英国的天气确实糟糕。但糟糕的方式,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那些吓唬你的"暴风骤雨"?根本不存在。真正折磨人的,是另一种东西。
伦敦的雨,是一场持续两年的恶作剧
到英国第三天,我拿着新买的伞出门。天阴沉沉的,看着就要下大雨。
结果呢?从早上到晚上,雨就那么飘着。不是下,是飘。细得像有人在云上拿喷壶,对着地面"嗤嗤嗤"地喷。
我举着伞,走了二十分钟。伞面是干的,我裤腿湿了。
这是什么鬼?
后来房东大叔告诉我真相:伦敦一年的降雨量其实只有601毫米,比罗马、纽约、上海都少。但问题是,这里有太多长时间的阴天,经常是轻雾型降水。
翻译过来就是:雨不大,但它不停。一天、两天、一周、一个月……它就那么断断续续地飘着,飘到你怀疑人生。
英国全年平均有159天会下雨。你算算,一年365天,有将近一半的日子都在下雨。不是暴雨,是那种"好像在下雨,又好像没下"的雨。
最要命的是,它还带着风。那种斜着吹的妖风,专治各种不服。
我见过最惨的场景是在曼彻斯特。一个中国留学生,举着伞,逆风前行。风一吹,伞直接开花。她一手抓着伞柄,一手护着脸,整个人像风筝一样飘。
旁边的英国人,连帽衫一套,手插兜里,优哉游哉地走着。脸上全是雨水,表情却平静得像刚吃完早饭。
我后来才明白,英国人不打伞,不是因为不怕雨,是因为打了也没用。风太大,伞撑不住;雨太小,打着也白打。
我前前后后买了三把伞。7镑的,用了两次,坏了。30镑的,不到一个月,被风吹断了。最后我放弃了。下雨?戴帽子就完事了。
阳光?那是英国人的"年度盛事"
比起雨,更折磨人的是阳光的稀缺。
英国全年平均只有1403小时的日照。听起来好像还行?我给你换算一下:一天平均不到4小时。
而且这4小时还不是连续的。可能早上出个太阳,中午就阴了。下午又亮一会儿,晚上继续灰。你永远猜不到,这一天到底有没有太阳。
12月的伦敦,平均每天只有1小时15分钟的日照。1小时!你信吗?早上8点多天才亮,下午4点就黑了。中间那几个小时,天空灰得像蒙了一层纱。
刚来的第一个冬天,我差点抑郁。
不是开玩笑。每天睁眼,外面是灰的。上班路上,天是灰的。下班回家,天又黑了。周末想出去走走,抬头一看,还是灰的。
那种灰,不是雾霾的灰,是一种均匀的、温柔的、让你无处可逃的灰。像有人给整个世界加了一层"黑白滤镜"。
我室友,一个英国土著,夏天的时候跟我说:"等着吧,冬天你就知道什么叫'seasonal depression'(季节性抑郁)了。"
我当时还不以为然。结果11月一到,我就懂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起床都要做心理建设。睁眼第一件事,先看窗外。如果是阴天,就叹口气,告诉自己"今天又是灰色的一天"。如果——万一——太阳出来了?
那简直是过年。
真的。英国人看到太阳的反应,比我们看到下雪还夸张。
有一次,伦敦难得连续晴了三天。气温飙到25度。英国夏天通常只有20多度,这已经算"热浪"了。
我出门,看到公园里全是人。草坪上,长椅上,甚至路边的台阶上,密密麻麻躺了一片。白花花的一片。
对,白花花。因为他们全在晒太阳。
男的脱了上衣,女的穿着比基尼,躺在草地上,像一群刚出水的海豹。皮肤白得晃眼,有的已经晒红了,还在那躺着。
我当时就震惊了。这要是在国内,25度算什么?撑个伞都嫌热。可在英国,这就是"盛夏",是必须抓住、疯狂享受的"黄金时刻"。
后来我问房东:"你们就不怕晒伤吗?"
他耸耸肩:"一年才几天太阳?不晒白不晒。"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一个词:阳光饥渴症。
数据不会骗人,但感受会
说个更扎心的事实。
回国前,我特意查了一下数据。伦敦的年降雨量在英国排第63位,是英国最干燥的城市之一。格拉斯哥、卡迪夫、利兹,都比伦敦湿。
换句话说,我住的伦敦,已经是英国天气"最好"的地方了。
可我依然觉得,这里的天气糟透了。
为什么?因为虽然总降雨量不大,但阴天太多。那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感,不是用毫米能衡量的。
伦敦一年1460小时的日照,意味着只有33.3%的白天时间是有阳光的。剩下66.7%的时间,不是阴天就是多云。
你想想,一周7天,只有2天能见到太阳。而且这2天还不一定是连续的。可能这周一有太阳,下一次见到太阳,已经是下周四了。
这种"断断续续的灰暗",比持续暴雨更摧残人。因为暴雨至少有个尽头,你知道总会停。可这种阴天,它没有预告,没有期限,就那么一直持续着。
今天灰,明天灰,后天还是灰。你打开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全是云朵的图标。偶尔有个太阳,旁边还标着"10%可能性"。
这不是天气预报,这是绝望宣言。
英国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在英国住了两年,我最佩服的就是英国人的"钝感力"。
他们好像已经跟这种天气达成了和解。不对,是共生。
下雨?正常。阴天?正常。一个月没见太阳?也正常。
我见过最离谱的是我的同事,一个50多岁的英国大叔。有一天暴雨,我说:"天气真糟糕。"
他愣了一下,看了看窗外,说:"还行吧,至少没刮风。"
还行?外面瓢泼大雨,你跟我说还行?
后来我才明白,对他们来说,"糟糕"的定义,跟我们完全不同。英国一年平均有15到30天大风,雨加上风,那才叫糟糕。光下雨?那叫"英国特色"。
他们甚至发明了一套"天气社交学"。
见面第一句话,不是"你好",是"Today's weather, isn't it?"(今天这天气,可不是吗?)
什么叫"可不是"?啥意思都没有,就是找个话头。因为天气永远在变,永远值得聊,永远不会冷场。
这大概是他们在这种鬼天气里,找到的唯一乐趣。
回国那天,我看到了蓝天
离开英国的那天早上,我拉开窗帘。
外面是晴天。
蓝得透彻,云白得像棉花糖。阳光照在泰晤士河上,波光粼粼。
我愣了好几秒。
这两年,我见过这样的天,但屈指可数。可能十次?二十次?反正不到一个月的总和。
我突然有点舍不得。
不是舍不得英国,是舍不得这个瞬间。因为我知道,这种"终于等到晴天"的感觉,回国之后,可能再也体会不到了。
回到国内,我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阳台上晒太阳。从早上晒到下午。
朋友问我:"你干嘛呢?"
我说:"补这两年欠的太阳。"
说几句实话
英国的天气真的那么糟糕吗?
是,也不是。
如果你只看数据,伦敦的降雨量比很多城市都少。夏天不超过32度,冬天不低于零下10度,全年温和。听起来还挺宜居。
但如果你真的生活在这里,你会发现,数据和感受是两回事。
那种绵延不绝的阴雨天,那种一周见不到一次太阳的压抑,那种出门永远要带伞但永远没用的荒诞——这些,是数据里没有的。
所以,如果你问我,英国的天气糟糕吗?
我会说:糟糕。但你会适应。或者说,你不得不适应。
因为生活总要继续。雨还是会下,天还是会阴。你可以抱怨,可以崩溃,但最后你还是得出门,还是得面对那片灰色的天空。
久而久之,你就变成了英国人——戴着帽子,淡定地走在雨里,偶尔抬头看看天,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
这不是认命。这是接受。
接受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自己。
旅行Tips:
1. 别带太多伞。带一把质量好的防风伞就够了,或者干脆买件防水冲锋衣。
2. 衣服要分层穿。英国天气变化快,早上冷下午热很正常。洋葱式穿衣法最实用。
3. 准备维生素D补充剂。长期缺少阳光,真的会影响情绪和健康。
4. 别期待"好天气"。把阴天当常态,偶尔的晴天就是惊喜。心态很重要。
5. 冬天多出门走走。窝在家里只会更压抑。哪怕天气不好,出去逛逛商场、博物馆,会好很多。
说到底,英国的天气,就像这个国家本身——不完美,有点阴郁,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你要问我怀念吗?
怀念。怀念那种"等了三天终于见到太阳"的狂喜。
但让我再住两年?
算了吧。我还是更喜欢晒太阳。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