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的,谁还没点刷手机的毛病?
就那么一划拉,我差点把手机直接甩墙上去。
东部战区陆军那个叫“人民前线”的号,冷不丁地就给你推送一个MV,那封面,那歌名——《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嘿,多实在。
点开一听,前奏那鼓点,咚咚咚的,跟直接敲在天灵盖上似的。
我当时就一个想法:完了,这帮搞文宣的哥们儿,怕是也开始看《孙子兵法》了,而且直接翻到了“攻心为上”那一页。
这歌都不能叫歌,这简直就是一份公开的“武装巡游”导航路线图,还自带BGM的那种。
“拥抱澎湖湾,驻泊基隆港”,歌词烫嘴得就像刚从炮膛里射出来。
人家连客套一下都省了,直接告诉你第一站去哪儿喝茶,第二站在哪儿过夜。
紧接着画面一切,两栖登陆舰跟下饺子一样往岸上冲,背景里是“击水日月潭,俯瞰阿里山”的合唱。
最后,一个长镜头缓缓推向台北101大楼,一面旗升上去。
这套操作,简直是把剧本直接拍你脸上了,连个马赛克都不打。
台湾那边的节目瞬间就疯了,几个名嘴跟打了鸡血似的,围着块电子地图,激光笔都快把屏幕戳穿了,在那儿划拉登陆路线。
社交媒体上更是乱成一锅粥,有人喊“狼来了”,有人在底下刷“保命要紧”,当然也少不了像馆长那种的,直接开呛:“打的是台独,又不是我,中国人怕什么!”
你看,就这么一首歌,硬是把对岸的心态给炸出了一个横切面,什么牛鬼蛇神都现形了。
更有意思的是啥?
是这MV的剪辑,一股子“老炮儿”的劲儿。
上一秒还是咱们现代化的导弹车,下一秒“Duang”地一下,就给你插播1949年“百万雄师过长江”的黑白纪录片。
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几十年前,我们划着小木船都能办成的事,现在开着航母来,你觉得中间这道沟,算个事儿吗?
这就是在掰着指头告诉你,有些事,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想不想的问题。
大陆这边的网民,那叫一个锣鼓喧天。
B站的弹幕厚得都看不清人脸,全是“历史见证者前来打卡”。
评论区里,一帮“军宅”拿着放大镜分析视频里的装备型号,连导弹尾焰偏了几度都讨论得有来有去。
这种集体亢奋,其实挺好理解的,就像看一部追了七十多年的连续剧,终于等来了大结局预告,谁能不激动?
后来秦安那篇“要动手”的文章火了,算是把话给挑明了。
他说这是在秀肌肉、亮计划、讲历史。
说得都对,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场成本极低的“极限施压”。
以前咱们是温水煮青蛙,嘘寒问暖,生怕把人吓着。
现在发现对方不但不领情,还老想把锅盖掀了,那索性就不装了,直接把火开到最大,看看谁先跳起来。
所以,这到底是“武统”的冲锋号,还是一次“攻心”的心理战?
说白了,它就是把冲锋号录下来,在你耳边无限循环播放。
这枪响没响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时时刻刻都觉得,枪已经顶在脑门上了。
它在逼着岛内的人做选择题:是继续跟着一小撮人玩“过家家”的游戏,直到被一巴掌拍醒;还是自己主动点,把门打开喜迎王师?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种方式太糙,会把人推得更远。
可问题是,这些年软的都试过了,换来的又是什么?
所以啊,有时候,一首简单粗暴的战歌,比一万句苦口婆心的“两岸一家亲”都管用。
一首歌两分多钟,能让太平洋两岸这么多人同时失眠,你说这性价比高不高?
反正我是把这歌下载了,就当是……嗯,2025年最硬核的单曲循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