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高铁不是救世主,别再给南站画大饼了,这病根儿压根不在铁轨上
发布日期:2025-09-11 05:20:19 点击次数:163

哥们儿,沈阳这旮沓,一到换季就爱讲故事,尤其是那种开头轰轰烈烈、结尾悄无声息的故事。

这不,沈白高铁通车的风都吹到耳朵里了,那座在浑河南岸“思考人生”了快十年的沈阳南站,又被从故纸堆里翻出来,掸了掸灰,说是要迎接第二春了。

这场景熟不熟?

就跟咱小时候看过的武侠片似的,主角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马上就要天下无敌了。

可每次大伙儿把瓜子汽水都备好了,才发现,嘿,这主角压根儿就没内力。

沈阳南站就是这么个“骨骼清奇”的主儿,一身的顶级装备,就是站不起来。

你开车从南三环路过,尤其是在晚上,老远就能瞅见它。

那家伙,灯火通明的,在黑黢黢的夜里,真跟个降临地球后没油了的外星飞船似的,巨大,安静,还带着点儿科幻的孤独感。

当年画图纸的时候,那帮专家唾沫横飞,说这儿是“东北亚新枢纽”,听得人热血沸腾,好像明天就能站在这儿,挥手送别开往西伯利亚的国际列车。

结果呢?

十年过去了,别说国际列车,就是去趟隔壁市的快车,都得掂量掂量。

现在,沈白高铁来了,被吹成了那根能把南站从泥潭里拽出来的“救命稻草”。

说实话,我听到这消息,第一反应是笑了。

这逻辑就好像说,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换上一身阿玛尼西装,他就能立刻精神焕发去跑业务了。

可能吗?

咱掰扯掰扯这里头的门道。

铁路调度那帮人,精得跟猴儿似的,他们核心的KPI是啥?

是客流量,是上座率,是周转效率。

沈白高铁开通,一趟从长白山开过来的车,满车都是滑雪回来、准备去中街撸串的游客,人家的终点是市中心。

你让列车长用广播喊一句:“各位旅客,前方到站沈阳南站,一个附近连碗麻辣烫都得开车找的地儿,有下的吗?”

你猜有几个人会下车?

所以,绝大多数车次必然会选择“过家门而不入”,顶多鸣个笛,算是跟这位“豪门弃子”打个招呼,然后一头扎进浑河隧道,直奔沈阳站和北站那两个真正的“销金窟”。

说白了,南站的病根子,压根儿就不在铁轨上,而在它脚下那片土地里。

你看看那周围,除了楼盘还是楼盘,名字一个比一个洋气,可就是没人气儿。

一个地方想要活起来,得有啥?

得有班上,有饭吃,有地方花钱。

这三样,南站周边几乎全不占。

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常住人口;没有常住人口,就没有消费。

一个死循环,南站就在这循环里头,把自己给锁死了。

最要命的是啥?

是那条传说中的沈阳地铁10号线二期。

我的天,这哪是修地铁,这简直是在考古。

这条线一天不通,苏家屯那几十万老百姓跟南站之间就隔着一条“银河”,看得见,摸不着。

想来坐车?

行啊,您先倒两趟公交,再打个车,折腾一圈儿,黄花菜都凉了。

你说,这种出行体验,谁还愿意来?

所以啊,这沈白高铁通车,对沈阳南站来说,顶多算是个心理安慰。

就像一个万年考倒数第一的学生,突然有道选择题蒙对了,老师夸了他一句,可这并不代表他下次就能考及格。

想让南站这艘“飞船”重新点火,得靠实实在在的“燃料”,而不是几句不着边际的口号。

啥时候,南站旁边能开几个灯火通明到半夜的工厂,让这片土地上充满年轻人的汗水和笑声;啥时候,地铁能像毛细血管一样,把城市的活力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

到那个时候,南站才算是真正“活”了。

至于现在,那些呼啸而过的新高铁列车,大概只会从它巨大的玻璃幕墙上,映出一道道飞驰而过的光影吧。

像一个转瞬即逝的梦,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多么宏大的未来。

那么,住在这附近的人们呢?

他们可能只会拉上窗帘,嘟囔一句:“吵死了”,然后继续等着,等着那趟真正属于他们的列车,不知何时才会到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