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三国最硬的骨头:斩凤雏,困张飞,刘备见了都得叹口气
发布日期:2025-08-29 04:24:17 点击次数:135

三国最硬的骨头:斩凤雏,困张飞,刘备见了都得叹口气

一聊三国,大家伙儿脑子里蹦出来的,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位爷。什么桃园三兄弟,什么卧龙凤雏,再不然就是曹老板和江东的周郎。可要是跟你说,有那么一位哥们儿,差点儿把刘备的“创业团队”给一锅端了,你信不信?

这人叫张任,估计好多人得愣一下,寻思这是哪一号人物。不奇怪,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抠抠搜搜的,连生卒年都没给,就一句“益州蜀郡人”。

说白了,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四川汉子,没啥显赫的家世背景。搁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狠角色。年轻的时候胆子就大,敢领着一帮乡里乡亲跟土匪玩命,靠着一身的勇武和义气,在地方上混出了名堂。

后来益州牧刘焉瞧他是个可塑之才,就把他招进了体制内。这张任也确实能干,剿匪平乱,从不含糊。刘焉死后,他那个有点“软”的儿子刘璋接了班。

刘璋这人,怎么说呢,守成有余,开拓不足,耳朵根子还软。他手底下那帮人,心思就活络了。法正、张松这些人,天天琢磨着换个老板,暗地里就跟刘备勾搭上了。

他们给刘璋出了个馊主意,说是请刘备入川,帮忙对付北边的张鲁。张任一听,当场就炸了,冲着刘璋嚷嚷:“这是引狼入室啊老板!”他把话都说绝了,说刘备这人,枭雄心性,把他放进来,益州这块地早晚得改姓刘,但不是咱这个刘。

可惜,忠言逆耳。刘璋没听,还是乐呵呵地把刘备迎了进来。结果呢?刘备前脚刚踏进四川,后脚就开始挖墙脚,一点儿都不带客气的。

刘璋这才如梦初醒,慌了神,赶紧派张任带兵去顶。这时候,益州内部其实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所谓的“东州集团”,也就是跟着刘焉从外地来的那帮人和益州本土的士族,早就矛盾重重。现在刘备一来,更是给了那些心怀鬼胎的人一个跳槽的机会。

张任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烂到了根子里的政治僵局。可他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上。

接下来就是他在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雒城之战。刘备的军师庞统,外号“凤雏”,跟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亲自带队攻城。结果呢?就在城外的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逮了个正着,一阵乱箭,一代奇才就这么没了。

关于“落凤坡”这个名字,后世有很多说法。有人觉得是天意,凤雏死于落凤坡,宿命感拉满。但更靠谱的说法是,这个地名很可能是后来的说书人为了增加戏剧性,给安上去的。史书上只记载庞统“攻雒城,为流矢所中,卒”,死得相当突然。可不管怎么说,干掉庞统的这份战绩,实实在在地记在了张任的账上。

没了军师,刘备的进攻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张任趁机反击,打得刘备军灰头土脸。黄忠、魏延这些后来响当当的名将,在他面前都没讨到什么便宜。

就连那个号称“万人敌”的张飞,都差点在张任手上翻了船。民间传说里头,张任还设计在金雁桥诱杀张飞,虽然最后被诸葛亮识破,但也足以看出他的有勇有谋。

他一个人,撑起了益州最后的防线。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他防得住城外的刘备,却防不住城里的“二五仔”。守城的将领李严,一看风头不对,直接开城投降了。

张任腹背受敌,只能退守。最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一起上,设下天罗地网,才把他给活捉了。你想想,得出动什么样的阵容,才能拿下他一个人?这面子,给得足足的。

刘备是真心欣赏他,亲自劝降,说:“你何苦这么死心塌地呢?”

张任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老臣终不复事二主。”说完,引颈就戮。刘备长叹一声,也只能成全他的忠义,下令将他厚葬。现在四川广汉,还有张任的墓,也算是有个念想。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个忠勇双全,战绩彪炳的硬汉,为什么在后世的名气,连“五虎上将”的零头都赶不上呢?

原因其实挺扎心的。第一,他站错了队。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刘备拿下了西川,自然要把自己塑造成正义之师。那作为顽抗到底的张任,形象就必须被矮化、被边缘化。总不能把他写得太光辉,那不就显得法正、李严那些投降派都是卖主求荣的小人了吗?为了政治正确,张任必须“牺牲”。

第二,他出身太草根了。三国那个年代,特别讲究门第。关羽、张飞虽然也是平民,但人家是刘备的铁杆兄弟,是集团的原始股东。张任呢?他只是一个忠于职守的“高级打工仔”。他死了,也就死了,没有家族后人去为他立传、为他扬名。笔杆子都握在士大夫手里,谁会有闲心去为一个出身寒微的“失败者”大书特书呢?

反观所谓的“五虎上将”,其实是《三国演义》的说法,正史上根本没有这个官方认定。赵云勇则勇矣,但一辈子基本都是保镖头子的角色,很少有独立领兵打大仗的机会。马超更惨,投靠刘备后基本就被雪藏了,没什么建树。

说到底,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三分靠打拼,七分靠“包装”。张任就是那个有实力,但没赶上好时候,也没人愿意为他包装的典型。

他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划出了极其耀眼的光芒。他用自己的性命,捍卫了一个“忠”字,也守住了作为一个武将最后的尊严。

我们今天回头看这段历史,可能会觉得张任有点“傻”,有点不识时务。刘璋那样的主子,值得他用命去保吗?可换个角度想,他效忠的或许不是刘璋个人,而是他作为益州臣子的那份职责,是他脚下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这份纯粹,在那个尔虞我诈的乱世里,显得格外珍贵,也格外悲壮。或许,不被写进主流的英雄叙事里,对他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至少,他的故事里没有那么多权谋和算计,只有一腔滚烫的热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