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逻辑其实非常直接:股价之前在一个区间里来回震荡,那个高点就是一道强大的阻力位,就像一块天花板,压着价格一次次掉下来。 一旦某天,价格不仅碰到了天花板,还把它直接捅穿了,最关键的是,这场突破有大量的成交金额来背书。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场突破不是闹着玩的,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胜利,是多头力量彻底压倒空头的标志性事件。
咱们得聊聊怎么验证这个突破是“真”的,而不是主力做出来骗你接盘的“假动作”。 一个最关键的验证点,就是成交量。普通的放量还不够,那种比前期平均成交量高出50%甚至一倍的巨量,才更有说服力。 你得去看它的量能是不是真的放得足够大。
另一个需要观察的点,是突破后的走势。 真正的强势突破,会在突破后的几天里稳稳地站在这个新的高位之上,甚至继续向上拓展空间,压根不愿意回踩那个刚刚突破的位置,因为那已经是新的支撑位了。
反过来,如果突破之后股价晃晃悠悠,又很快跌回了之前的阻力区间之内,那这次突破大概率就失败了。 这就是所谓的“假突破”,也是很多新手最容易亏钱的地方。 所以,看到放量突破,别光顾着兴奋,耐心等一等,看看它能不能站稳,往往能帮你避开大坑。
说完了最激动人心的放量突破,咱们把节奏稍微放慢一点,来看看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市场状态底部缩量企稳。 这种信号和放量突破的轰轰烈烈正好相反,它发生在市场经过一轮下跌之后,整个过程静悄悄的。 股价不怎么跌了,但也不怎么涨,就在一个窄幅的区间里磨啊磨,最关键的是,成交量萎缩得厉害,变得特别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量”。
这个时候,盘面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死气沉沉,没人关注,甚至让人想一键清仓离开这个无聊的市场。 但恰恰是这种无聊和沉寂,可能隐藏着机会。 它的内在逻辑是,经过持续的下跌,该卖的人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想砸盘的人都走了,市场的抛压已经枯竭了。 这个时候,只需要一点点买盘的力量,就能很轻松地把价格托起来。 所以,地量往往意味着卖方力量的衰竭,是下跌趋势可能接近尾声的一个暗示。
它只是告诉我们,市场在这个位置可能跌不动了。 你需要的是一个确认的信号,比如突然出现的一根放量阳线,来打破这种沉寂,这就好比是起床的号角,告诉你多头可能要开始干活了。
接下来,我们看两个在底部形态中非常经典的结构:W底和头肩底。 W底,听起来就很简单,就像字母W一样,价格两次下探到同一个低点附近,形成了一个双底的形态。 第一个底跌下去后反弹了,说明这个位置有人愿意买;第二次再跌回这个位置,又跌不下去了,这就强烈地确认了这里有支撑。 两个底之间的那个反弹高点,连成一条线叫做颈线。 当价格最终放量冲过这条颈线的时候,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买入时机了。
而头肩底,听起来复杂一点,但其实可靠性往往更高。 它像一个倒过来的人,有左肩、头、右肩。 价格先跌下去反弹(左肩),然后跌得更深再反弹(头),最后又一次下跌,但这次跌的低点比头要高,然后再度反弹(右肩)。 它的颈线往往是连接左肩和右肩反弹高点的的一条线。 这个形态说明,市场在做最后一次凶狠的杀跌(做头)之后,空方的力量已经彻底用光了,所以右肩都跌不到头那么深的位置了。 最终,当价格突破颈线时,尤其是带着巨大成交量突破时,趋势反转的确认性非常强。
在上升趋势中,我们也会遇到买入信号,比如上升三角形整理。 股价一次次地向上冲击,但总是在同一个价格水平附近被打下来,然而每次回调的低点呢,却一个比一个高。 这样,高点的连线几乎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低点的连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这就构成了一个上升三角形。 这个图形说明,虽然每次冲到那个高点都有卖压,但买方的力量越来越强,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接盘。 这通常被看作是上涨过程中的一个中场休息,一旦价格最终突破那根水平压力线,往往意味着整理结束,股价会延续之前的上涨趋势。
看完了形态,我们再来看几个关键的技术指标发出的信号。 第一个就是均线金叉,特别是短期均线从下往上穿过长期均线。 比如,5日均线金叉10日均线,或者10日均线金叉30日均线。 这代表什么呢? 它代表近期的平均买入成本已经超过了远期的平均成本,市场的人气在短期开始转向积极。 在所有金叉中,MACD指标的快慢线金叉尤其受到关注,因为MACD本身是一个趋势指标,它过滤掉了一些短期噪音,它的金叉信号在趋势行情中往往比较可靠。
另一个常用的指标是RSI,我们叫相对强弱指数。 当RSI的数值跌到30以下时,我们通常就认为市场进入了超卖状态。 超卖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短期跌得太猛、太快了,市场可能喘口气,有个技术性的反弹。 所以,当RSI从30以下的超卖区掉头向上,重新回到30以上时, often被视作一个短线的买入信号。 但你得注意,在单边下跌的大熊市里,RSI可能会长时间趴在超卖区不动,所以这个信号最好别单独用。
对于趋势交易者来说,有一个信号简单又有效:回调至关键支撑位企稳。 一只股票处在明显的上升通道里,它不可能一直涨,总会回调。 当它回调到重要的支撑位,比如那条上升的趋势线,或者是像20日、60日这样的重要移动平均线时,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了。 因为这些位置是大量趋势投资者的心理防线,一旦股价跌到这里,通常会有比较强的买盘出现,试图把价格重新推上去。 你经常能看到股价跌到这些位置后,收出一根带长下影线的K线,或者一个小十字星,这就是企稳的迹象。
最后,我们来说说所有信号里最强势、最激动人心的一种:跳空高开且强势不回补。 什么叫跳空? 就是今天的最低价比昨天的最高价还要高,在K线图上留下一个价格的真空区,这个区间的所有价格都是没有成交的。 如果这个跳空高开,是因为公司发了重大利好,或者是整个板块被突发消息点燃,而且当天股价收盘非常坚挺,牢牢守住了这个缺口,随后几天根本不去回补这个缺口,这就表明多头的力量极其强劲,根本不给空方任何反击的机会。 这种缺口,我们称之为突破性缺口,它通常意味着一段强劲上涨行情的开始。
看到了吗? 市场总是在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我们说话。 放量突破在用力量呐喊,缩量企稳在用沉默低语,W底和头肩底在勾勒反转的蓝图,金叉和超卖在用数据提示转折,而跳空缺口则是在用最强势的爆发宣告行情启动。 我们得要学会听懂这些语言。
但是,听懂了信号,就等于一定能赚钱吗? 远远不是。 知道什么时候该买,只是交易的一半,甚至是一小半。 更重要的一半,是你知道买进去之后,如果判断错了该怎么办。 这就是风险管理,它是你投资生涯的保险丝,能保证你在市场里活得更久。 每一个买入信号出现时,你都必须在入场前就想清楚一件事:我的止损点设在哪里?
你因为放量突破而买入,那你的止损位通常就应该设在这个突破平台的下沿,或者是那根放量阳线的最低点。 如果价格跌回这里,说明这次突破可能失败了,你必须承认错误,果断离场。 你因为价格回调到60日线企稳而买入,那你的止损位就可以设在60日线下方一点点的地方。 一旦股价有效跌破了60日线,说明这个支撑失效了,你也应该先出来看看。
还有仓位管理。 看到一个好信号,是不是就应该全仓压上? 绝对不是。 再好的信号,也没有100%的成功率。 你应该先用小仓位去试探,如果市场证明你这个交易是对的,股价朝着你预期的方向移动了,你再可以考虑逐步加仓。 这样,即使你第一次判断错误,小仓位的止损也不会让你伤筋动骨。
最后,别忘了看看天气。 大盘的整体环境是晴天还是暴雨? 如果整个市场都处于熊市,指数在一个劲地往下走,那么再漂亮的个股买入信号,成功的概率也会大打折扣。 因为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牛市中,买入信号的胜率显然会高得多。 所以,永远不要逆着大势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