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罗永浩的人生就像一部不断更新的连续剧,每一季的剧情都大不一样:前几季是“创业失利——欠债六亿——还债传”,简直就是爽文男主逆转命运的典范。
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就算他终于把债务压下来,声誉也逐渐起来了,可结果又因为一时不慎嘴快,把自己五年来苦心塑造的“真诚人设”一下子推入了火坑。
实话实说,要换个人,可能也就算个小插曲,可偏偏是罗永浩,你说这事儿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个人,骨子里就带着点不太愿意跟大家一样的劲儿,总喜欢在众人都骂得热火朝天时,偷偷跑出来说句反话。
结果怎么样呢?哎,这次算是成了“舆论孤勇者”吧,不过不是赢得尊重,反倒成了被人群嘲笑的对象。
“五年真还传”的好口碑,真不容易
别着急去骂他,咱们不妨把时间拨回去,往前推推。
在2018年的时候,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基本算是彻底凉了,欠了六亿多债,外界对它的评价几乎都是看衰。
这人倒挺有意思,别人欠钱能偷偷溜走、赖账的赖账,他偏偏不走寻常路,搞了个“真还传”来玩。
整年到头在直播带货,嘴里还带点自嘲:“我就是个还债的老赖。”
之前大家还觉得他有点恨铁不成钢,但一来看他那份坦率和坚持到底的劲头,形象反倒开始转变,有人甚至说:“老罗才是真诚得最彻底的人。”
五年时间里,他竟然把六个多亿全都还清了,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欠款,还成为了年轻人心底里“真正还款第一人”。
这份评价,可不是随便就能拿到的。
这下你明白了吧,为什么这回大家对他骂得那么厉害。
辛苦五年的付出,居然就因为他一句不经意的话全都泡汤了。
“替杨某媛说公道话”,火是火了,骂声更大
这次罗永浩出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上站的那个角度,几乎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别人都在批评杨某媛,理由一大堆:学术作假、态度嚣张、撒泼狡辩啥的……可老罗偏偏挑了个最敏感的点,说:“我不管她人品怎么样,也不管她造假没造假,我只关注她举报的那件性骚扰的事。”
那事确实没啥问题。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道理呢?是啊,疑罪从无这原则得坚持,女性举报的权利理应受到尊重。
问题是,事情的焦点早就跑偏了,人们现在关注的不是当初的事件,而是她之后的造假和挑衅。可罗永浩偏偏像是有意避开这些,反倒集中火力在那些事上,挑事似的。
就像是这样,大家因为某人诈了几十亿而怒骂不休,罗永浩出来却说:“他曾经捐过几件棉衣给灾区,不能一棒子打死。”这话讲得没问题,逻辑上也是对的,可是在那情绪激烈的舆论氛围里,反倒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于是啊,大家一边骂他“含糊其辞”“故意吸引眼球”,一边又忍不住转发、吐槽。
人气涨了,但形象就跟着崩了。
罗永浩的老毛病:喜欢逆行
这事儿其实也算不上纯粹的意外,毕竟罗永浩这人一直都有点逆着流行的习惯。
你得看看他以前那些“金句”,几乎都是走得挺极端的路线。
大家都知道的那句——“父母无恩论”。
他说,父母生孩子纯粹是出于本能,根本没有什么“恩情”,真正值得感激的,是养育之恩。听起来像是在搞理论,但放到公众的场合上,就很容易变成“你看,这人竟然敢否定父母”。
就像他特别喜欢干的那件事:别人说东,他偏要说西;别人说黑,他非得补一句“可是白的部分你们注意到了没”。他挺享受这种“与大众唱反调”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在给大家带来“另一种角度”。
不过呢,这种做法在自媒体的世界里,简直是把双刃剑挂在脖子上,一方面可能吸引眼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招惹麻烦。
没有火的时候,这招还能帮你引人注意;但一旦火势烧到一定程度,这样玩就变成自掘坟墓了。
流量社会的悖论:黑红也是红
你大概会想:罗永浩是不是不知道这些啊?他那么聪明,怎么可能搞不清楚。
其实他明白得很,只不过,他比谁都清楚,现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黑也能红”。
不管你是被夸还是被骂,算法就是看热度,别指望其他的。
只要有人点开、有人骂骂咧咧,就能轻松冲上热搜。这对于搞生意的来说,基本就是明摆着的流量,流量就是金钱。
你会发现,不光是罗永浩,司马南、李诞,甚至一些网络红人、段子手,也都喜欢玩这种把戏。
要么顺着大家的情绪走,借机搞点热炒,跟着骂声沸腾;要么就反其道而行,硬是摆出个“孤胆英雄”的模样,搏个眼球。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吸引人气。
要知道,流量带来的热度其实很短暂,反倒是口碑丧失,影响会持续很久。
罗永浩还清五年债务,那份真心实意的人设曾本应该让他显得更靠谱,可没想到他竟然自己亲手把这些都撕得一干二净。
“孤勇者”还是“小丑”?
我得说句公平话,罗永浩说的事儿,未必全都是错的。
从法治社会的角度来看,就算一个女生举报性骚扰,即使她还有其他一些瑕疵,也不能就此否定她的举报权利。这是个基本的常理。
就是说,他说这话的时机和办法,真是太冒失了,惹得人挺尴尬的。
当大家的情绪都已激烈燃烧起来时,你偏偏还要跳出来作对,不是自寻死路的勇士,就是令人耻笑的小丑。
不同之处在于,孤勇者能讲出有道理、让人信服的原因;而小丑不过是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挺遗憾的,这次罗永浩没能让大家觉得他是在“坚持原则”,反倒让人觉得他只是在逗大家注意。
结果,这五年的拼搏,在网友们看来变成了“白白费费”。
罗永浩的难题:人设与生意的冲突
其实,这才是罗永浩最大的问题——他既想守住“真诚”的人设,又难离开流量带来的生意。
要是他真全身心投入事业,不再多言,也能凭借五年的积累继续赚下去。
要说罗永浩这人,骨子里就是个话痨,说不多几句他都觉得难受。
只要一开口,他就总爱往“与众不同”的方向扯。
就这样,现如今这个场面逐渐成型: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言行都被放在万众瞩目的焦点上,却又总忍不住要“逆风而行”。时间一长,这种反差也变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隐患。
这次爆炸了,后头是不是还会有,更别说了,我觉得挺悬的。
我们为什么失望?
归根结底,大家对罗永浩的失望,不仅仅是因为他闯了个错误。
其实让人失望的,不只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因为,他明明还能成为一个更棒的引领潮流的人。
他既聪明又有语言天赋,加上创业的经历,本来可以在热门话题中分享一些有价值的看法。
不过他偏偏走了一条最容易、最便宜的路,也就是搏人眼球。
就像你原本希望那老朋友在关键时候能帮你出点主意,结果他偏偏冲出来惹麻烦。
那份失望的感觉,比愤怒还要沉重。
五年来一直在传的事,罗永浩算是把“真诚”的人设再次拿回来啦;可一句“替杨某媛说个公道话”,他自己又把这个人设给搞得燃起了熊熊大火。
有人就说,这就是他的老套路:敢讲真话,不怕被骂。
其实,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说,而在于分寸拿捏得是否恰当,那可不是勇气的问题,而是水平的问题。
这次他被批得叫“舆论孤勇者”,说好听点是孤独勇敢,说难听点,就是个自我折腾的喜剧演员。
网络上噱头多得很,可真正有分量的声音却少见得很。
要是罗永浩真想站稳脚跟,不如少点那些“自找麻烦”的逆风而行,多分享一些真正能让人启发的见解。
要不然,下一次出了差错,怕的可不只是五年的好评了,可能得二十年的信誉都搭进去啦。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