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信俱乐部给王奕博递上了一份无法拒绝的报价:3年1800万顶薪合同,还额外支付浙江稠州600万培养费。 按照CBA规则,只要球员拿到顶薪(D类合同),原俱乐部必须无条件放人。 浙江稠州因吴前、程帅澎、刘泽一已经占满三个顶薪名额,只能开出3年1200万的普通C类合同,这意味着王奕博理论上已是自由身。 这位27岁的国家队后卫当机立断:7月初提交辞职报告,主动放弃浙江省体育局事业编制,决心加盟青岛。 然而两个月过去,他的辞职报告仍躺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公桌上。俱乐部负责人抛出一句灵魂拷问:"谁敢担保他走了以后,全运会还替浙江拼命? "
CBA自由转会规则在双重注册球员面前形同虚设。 王奕博身份归属存在双重烙印:他既是浙江稠州俱乐部注册球员,也是浙江省体育局下属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编职工。 按规定,他需要同时拿到俱乐部开具的《注销注册关系证明》和体育局出具的《离职证明》,才能完成转会。 体职院大球系负责人在8月10日明确表态:"流程上必须俱乐部先盖章同意,我们体育局才会研究辞职申请。 "这份文件至今未被盖章。 浙江体育局的焦虑有其逻辑: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增设三大球金牌,篮球冠军计入四枚金牌。 作为浙江男篮主力控卫,王奕博的名字早已上报全运名单。
全运会金牌博弈卡死职业化通路。 浙江篮球圈知情人士透露,省体育局在今年初就制定了三大球冲金战略,每支篮球队配置至少三名职业球员。 王奕博在2021年全运会场均贡献10.3分4.7助攻,关键战曾单场砍下19分击败山东。 在浙江体育局官员眼中,他留队效力远比600万培养费重要。 体职院某工作人员私下透露:"领导口头答应8月31日后批辞职,但那时CBA注册窗口都关闭了。 "按照中国篮协2024年规定,球员注册截止日为8月31日17:00前,超时将无法获得参赛资格。
职业选择撞上体制高墙的现实矛盾。 王奕博在朋友圈曾转发过NBA球星转会新闻,配文"专业人做专业事"。 他申请转会有着清晰职业规划:青岛男篮本土控卫仅有26岁的王洪和22岁新秀程望樊,上赛季全队场均助攻倒数第六。 反观稠州坐拥吴前、程帅澎两大国手,王奕博近三年场均出场时间从27分钟降至19分钟。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主帅刘维伟,2017至2022年间,这位青岛主帅在浙江队将王奕博从菜鸟培养成主力控卫,两人联手打进CBA四强。 "青岛一号位缺人,我的作用能更大",王奕博在内部沟通时直白表态。
体制内球员转会的制度困局仍在延续。王奕博的遭遇并非个案,2021年江苏队核心后卫黄荣奇转会四川时,江苏省体育局拖了两个月才放行。 根本矛盾在于CBA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90年代CBA成立时,浙江、江苏等队由地方体育局与俱乐部共建,球员编制属体育局,人事权却在篮管中心。 2017年篮管中心撤销后,球员注册关系归属中国篮协,但多数地方体育局仍掌握人事档案。 在浙江体育局官网上,王奕博至今列在"优秀运动员"公示栏,其档案编号ZJTY2022098的权限归属浙江省人社厅事业处。
三方拉锯战可能迎来三输结局。浙江稠州俱乐部事实上早已默认球员流失:7月15日,他们用培养费+现金交换得到广州队后卫贾明儒。 青岛国信方面则做好两手准备:若8月25日前未完成转会,他们将签约野球外援杰曼。最受煎熬的是王奕博本人,若坚持转会,他需承担至少半年无球可打的风险;若妥协续约浙江,签的仅是3年1200万普通合同,比青岛报价年收入低200万。 他通过经纪人向媒体透露:"即便离队也愿意为浙江打全运会。 "但这份承诺未能改变僵局。截至8月13日,浙江体职院官网公告栏最新更新停留在7月20日,标题是《全力保障全运会备战训练工作》。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