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看今谈史
所有内容都来源可靠,已经在文章末尾详细说明了。
前言
十年前,马丁·雅克曾预言中国将走上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很多人觉得他太过乐观可爱。如今,即使是那些比较保守的西方战略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崛起或许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力量之一。
这可不是因为航母或者贸易额有多厉害,而是14亿人齐刷刷朝着现代化冲刺,那场面真叫震撼——人类工业化经过600年,像这样的大规模集体跨越,从未出现过。
在剑桥大学,雅克翻开刚推出的《新世界的建筑师》,不禁感叹:“西方老是用‘霸权更替’这个套路来解读中国,可其实根本看不懂中国隐藏着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逻辑。”
就在特朗普政府忙着加征关税的同时,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生产线也是火力全开,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辆车下线;而欧盟在头疼“去风险化”的时候,中国在葡萄牙打造的风电项目早已给十万户家庭送去了电力,真是两头鲜明对比。
改写历史的崛起
在大英帝国巅峰时期,统治着四亿人,但真正享受到工业带来好处的,只有本土两千万;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写道:“而中国十亿规模的人口纷纷奔向现代化,这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场面。”十年前这书被视作勇敢的预言,如今销量已突破百万册,还被翻译成15种语言,西方终于明白,这不是啥虚幻的故事。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里看得更清楚:“中国的崛起并不算新鲜,只不过是回到历史的轮回。”不过这次的回归,规模之大简直碾压一切。就像当年西班牙靠百万人口撑起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美国凭借三亿人气登顶超级大国。如今中国用相当于十个西班牙加上四个美国的人口总量,正在重新塑造这个世界的规则。
看这些数字就明白什么叫“规模革命”了,中国产业的规模占全球的35%,也就是说,等于美日德三国的总和。再看高铁网络,长达四万公里,比发达国家所有的总和还要多很多。每天穿梭在“一带一路”上的货运列车有一万五千辆,把义乌的圣诞树送到欧洲,从35天缩短到18天。过去十年里,全球经济每赚100块钱,有30块是中国赚的,这个“引擎”的动力,前所未有。
更让西方战略家睡不着觉的是中国那个全产业链的“恐怖效率”。在浙江宁波的“超级工厂”里,一条生产线还能同时组装燃油车和电动车,工人换车型只用90秒。德国工程师还在和工会争取加班批准时,这边的锂电池工厂已经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实现“黑灯制造”,效率高得吓人。
超越霸权的力量
当美国在搞技术封锁的时候,中国正忙着携月球采样任务;西方对华企实施制裁的同时,中国在非洲建设5G基站。我们没有去争夺霸权,却在不断重新定义“强大”。
就在特斯拉还在敲定4680电池的调试工作时,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早已被用在墨西哥制造的电动公交车上。德国汽车专家杜登赫费尔在《南德意志报》写道:“中国正用‘绿色三件套’——电动车、锂电池和光伏板——为工业革命换上新的引擎,现在他们手里还握着相关的专利证书。”
经常听人说“中国只会山寨”,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不成立,真是被啪啪打脸了。中国在5G技术上拥有的必要专利占到全球的20%,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良品率追赶全球领先的台积电,在AI专利方面的申请量也占到了全球的60%。这些高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巴西雨林监测系统里,用来防止砍伐;还在巴基斯坦的智慧农业平台中,用来防治虫害,实力不用多说。
最让西方觉得不可思议的,得数中国在“操作系统级别”的创新了。当美国在中东不断投入军费寻求稳定的时候,我们用基建、电力和数字支付的“联合攻势”,在肯尼亚建起了东非的重要物流枢纽。研究显示,中国的投资效率比欧美高出了三倍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用五年规划把市场和企业紧密结合,就像用北斗导航卫星给商船指引方向一样。
联合国开发署的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一带一路”已经帮助760万人走出了贫困,比G7所有援助项目的总和还要多。
西方觉醒时刻
法国专家高大伟在文章中直言:“美国现在有点‘恐华’,总觉得中国要模仿美国的霸权。”他指出,“但中国的复兴可不是为了统治世界,而是希望让文明持续发展。”这个观点在2025年特朗普重新开启关税战时显得尤为醒目,白宫以为是在压制对手,其实是在与全球发展的大势作对。
有关基辛格临终前的提醒,大家都在反复提:“21世纪没哪个国家能自己单独掌控世界。”在美国大选时,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话题被炒得火热,但此时,加州的农场主正忙着把农产品销往中国,而得州的工程师也在转职,投奔宁德时代在德国的新工厂。
我们难免会觉得:美国一些精英真的就看不懂局势吗?其实懂得的人还挺多的。根据高盛的报告,有7万家美国公司在中国每年赚取500亿美元,其中,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贡献了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佐丁说得更直接:“跟中国合作养活了大约260万美国中产家庭,比特朗普的集会总人数还多。”这也就解释了,拜登政府一禁售中国的AI芯片,英伟达就赶紧搞出了“专供版”;而特朗普要加关税,沃尔玛就连夜大量囤积中国货。
到2025年,气候谈判变得最为戏剧性。就在欧盟为碳排放指标绞尽脑汁的时候,中国在宁夏建成的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已接入电网,电力足以供应整个瑞士。而南非的学者库阿库在约翰内斯堡大学的讨论会上直言:“解决气候问题,可能少不了美国,但绝对不能少了中国。”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连那些反华的议员都默认中美清洁能源实验室继续运作,毕竟谁都不想在夏天被烤个仔。
尾声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的时候,他背后那些支持者手举着“美国优先”的标语,风一吹,标语边儿都鼓起来了。五个月过去,大家发现,超市里所有带芯片的家电价格都变贵了。
白宫没能阻止中国科技企业向墨西哥工厂提供自动驾驶系统,反倒让俄亥俄州的汽车修理店多付了三成的零件费。这就是现在全球化里的一出黑色幽默:你越用力制止,越容易伤到自己。
中国的崛起不在于压倒谁,而在于用事实证明:一个不靠殖民掠夺的文明,也能让14亿人享受先进的科技,比如最前沿的汽车、5G直播,搭乘国产大飞机环游世界。
当特朗普还在为关税数额争执不休的时候,历史的车轮早已驶向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到底谁能带给大家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