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这只医药股被疯狂爆炒,短短一个月从7块飙到31块。
随后的剧情急转直下。
整整三年阴跌不止,股价在2024年9月砸出9.47元的深坑。
今年4月关税战恐慌中,再次探底9.54元。
就在散户哀嚎割肉时,两个“大金主”却纹丝不动。
中央汇金一季度握牢3051万股,稳坐第四大股东交椅。
香港中央结算(北向资金)虽然小幅减持181万股,仍有1092万股死死攥在手里。
国家队真金白银押注的,是国务院国资委亲儿子——一家正牌央企医药龙头。
表面看公司业务有点“分裂”。
66%收入来自药品批发零售,毛利率只有8.62%,每赚100块利润不到9块。
14%收入来自自产药品,毛利率却高达65%。
这意味着,公司主业其实是给医院跑腿搬箱子的苦差事。
真正的宝藏藏在医药工业板块。
公司手握三条救命绳。
全国性流通网络覆盖3万家医疗机构,渠道就是王道。
当同行哭诉集采寒冬时,它的高值耗材国产替代正在闷声发财。
心脏电生理和神经介入耗材成为新印钞机,手术机器人合作项目已进入三甲医院。
政策红包接踵而至。
2025年刚颁布的《中药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把AI制药研发写入国家任务清单。
医保大数据开放平台上线后,创新药研发成本暴降90%。
这些红利全砸在它家后院——工信部备案的中药保密配方刚通过,云南白药模式正在被复制。
翻看业绩账本发现玄机。
上市28年从未亏损,去年净利润腰斩48%仍赚5.35亿。
今年一季度突然逆转,净利1.66亿同比增长14%。
医药工业收入悄悄爬上50亿台阶,高毛利产品开始发力。
国家队最爱这种“矛盾综合体”。
股价跌回1997年上市价附近,但创新药管线突然曝光。
TPN729MA片完成I期临床,抗抑郁新药YPS345启动受试者招募。
更神奇的是,它集齐七大热门概念护体。
从中药保密配方、创新药研发到猴痘诊断试剂备案,甚至跨境电商牌照都已到手。
市场开始用脚投票。
7月30日医药板块集体暴动,奇正藏药等个股直线封板。
北向资金单日加仓医药股11亿,重点扫货200亿市值以下标的。
该股近期悄然走出上升通道,成交量持续放大。
中央汇金的医药股持仓图谱曝光。
除了这家“双底”标的,还重仓押注三个方向。
康缘药业拿着1798万股不动如山,看中其20亿热毒宁注射液;
长春高新642万股持仓对应40%生长激素市占率;
华北制药5491万股押宝青霉素行业反转。
北向资金更爱“小巨人”。
达安基因的核酸检测海外版图,麦克奥迪的AI病理诊断系统,都在外资必买清单。
二季度92亿资金涌入医药生物板块,恒瑞医药独占73亿。
这些信号指向同一个结论:百亿级机构正在医药股里“捡漏”。
最猛抄底发生在政策避风港。
中恒集团手握全国38%的血栓通市场,22省集采全部中标。
这类“集采免疫”标的被汇金重点持仓。
其核心逻辑很粗暴:当药品价格血战时,独家中成药就是定价权王者。
医疗器械成反弹急先锋。
骨科耗材龙头威高股份8连阳,内窥镜厂商开立医疗月涨40%。
这些公司有个共同点——三甲医院采购目录中标率超80%。
医疗新基建的500亿专项资金,正在变成设备商的现金流。
暗流在中药板块涌动。
广誉远的龟龄集刚进医保,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提价10%。
机构更看重渠道重构:上海医药的DTP药房突破200家,线上处方流转平台接入1000家医院。
这才是医药商业8%毛利率下的真实底牌。
医药电商终于迎来政策破冰。
处方药网售试点扩大至24省,美团买药日订单破百万。
国资背景的国药在线拿下首张B2C牌照,公司旗下电商平台六月GMV增长300%。
9块股价对应的电商估值,在机构模型里近乎裸奔。
创新药传来捷报。
百济神州PD-1美国上市首季销售1.2亿美元,荣昌生物ADC药物登陆欧盟。
这些出海故事让国内药企估值锚点重构。
管线储备丰厚的公司获得溢价,研发费率超15%的标的全线飘红。
风险警报并未解除。
主营医药流通毛利率持续承压,国际物流成本上涨侵蚀利润。
国产创新药遭遇专利狙击,某单抗药物被美企起诉侵权。
这些隐患藏在财务报告存货栏——38亿库存对应18个月周转期。
真正刺激资金神经的是筹码分布。
当前股价不足机构定增价12.5元的八折,员工持股计划9.8元成本线近在咫尺。
前十大股东占流通盘48%,实际流动市值仅88亿。
这种“高控盘+破发”组合,恰是游资最爱狙击的形态。
7月30日盘面已现端倪。
上午量比突然放大至3.8倍,11.35元价位连续出现万手买单。
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扫货7800万,某浙江游资斥资4300万封板未遂。
这种量价异动,在月线三连阴后显得格外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