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广东生育保险和养老照护双升级:老小都不愁,背后还有哪些新变化?
发布日期:2025-08-04 07:31:25 点击次数:117

##夏季补贴计划

“保胎的钱为啥不能全报?我也是在生孩子啊!”“家里老人失能了,护理员一换再换,咋就没人愿意干这行?”7月29日,在广东省医疗保障局上线的“广东民声热线”节目现场,这些让人头疼的现实问题被摆上了台面。副局长李锦汤、待遇保障处张艳纯等一众负责人坐镇,与市民你来我往掰扯起医保、生育、养老那些事儿。热辣话题下,是每个家庭绕不开的生活难题——可政策真的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吗?

医保新政落地,“零自付”真有那么美?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参保人数已经突破1.1亿人,全国第一!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披露,仅今年前六个月,就有约500万人次享受到了生育待遇——平均每次住院分娩支付5700元,每位妈妈还能领到2.1万元津贴。这账单,看着比以前轻松多了。

更让人生出点希望的是,“职工生育医疗费用全额纳入医保基金报销”,只要是目录内药品、耗材和诊疗项目,都不用自己先垫钱。不光如此,各地还在不断提高居民住院分娩和产检的报销比例。有网友打趣:“终于不用担心钱包跟不上肚子大了!”

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来了:保胎费到底算不算进来?李女士因为前置胎盘植入需要住院,一天用4支阿托西班,总共花了一万三千多块,即便广州医保给力,她还是得自掏近三千。“医生说只能走医保,不给用生育险。”东莞那边更惨,自费几乎全包。

不少高龄孕妈也吐槽:“环扎手术能走医保,可真正躺床上的‘保命钱’却主要靠自己。”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全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原本政策把保胎当成疾病范畴,只按基本医疗保险比例报销,而100%兜底的是正常分娩过程。但现在国家鼓励二孩三孩,不少地方正酝酿将部分高风险妊娠纳入特殊保障范围。据最新消息,目前人工辅助生殖8项已进入报销清单,而且门诊费用没有起付线,比以往宽松不少。

不过,要不要把所有“保胎”都列进来,还得专家说了算。一方面怕滥用基金,一方面又想让更多家庭受益。相关部门表示,将根据临床路径细化指征,比如明确阿托西班等药物什么情况下可以长期使用。如果这一步落实,对许多焦虑中的准爸妈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津贴发放变革,让企业和个人都安心

过去申领津贴总是各种证明材料跑断腿,现在线上线下齐开花,只需提交信息收集表、身份证明、生育证明这些基础材料,10个工作日内到账。今年清远已经试点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以后全省推广指日可待。不仅如此,如果你的工资比标准高,公司还必须补足差额。这波操作,让企业成本透明,也避免员工吃亏,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数据显示,这类改革措施已惠及数十万职工家庭,为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谁来接过照护重担?

聊完“小”的,再看“老”的。今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97亿,其中广东常住老人1809万。如果按照15.7%的平均失能率推算,仅广东潜在照护需求就超过200万人!

南叔家的故事就是缩影。他2019年中风瘫痪,全靠邓姨一个人撑着,每天围着病床转圈圈,人累心更累。“吵架成家常便饭,有时候真觉得熬不过去了。”直到她学会通过小程序申请长护险评估,从递交资料到服务对接只用了十几天,如今专业照护师每天上门服务,包括41项生活照料和34项医疗护理,一个月下来自付300多元,其余90%由医保买单(数据来源: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