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李立功:与华国锋结亲,主政山西八年功绩显赫,享寿96岁
发布日期:2025-07-29 10:43:39 点击次数:147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华国锋挺身而出,起到了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作用。几年后,他选择了退出政坛,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大家都称赞华国锋的宽宏大量,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并不姓“华”,而是姓“苏”。早年间,华国锋在山西进行革命活动时,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李立功。

上一辈的友情传给了年轻人,华国锋的小儿子苏斌和李立功的女儿在长辈的介绍下结为夫妇。

李立功出生于1925年的山西交城。在他成长的那个时期,国家正经历着战争的考验。小时候,他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有机会读书学习,这为他后来投身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随着七七事变的发生,日军侵入华北,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的阶段。

那时候,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都被紧张的形势激发了出来。只有12岁的李立功也不甘落后,在国家危难之时,加入了山西交城的游击队伍。

游击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他们和老百姓关系密切。李立功觉得找到了合适的队伍。他曾说:“那时候我还小,只知道跟日本人作对,国民党军队不在农村活动,所以我加入了游击队。”有趣的是,游击队的政委就是华国锋。

起初,李立功只是一个年轻的新手。在华国锋的精心指导下,他的能力逐渐增强,最终成为了干事。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战斗,其中最值得骄傲的是草庄头战斗。

那是1940年的一场战斗,当时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草庄头位于今天的古交市邢家社乡,那时候属于交城县六区,是敌人占领区和我们根据地之间的一个重要关口。日军利用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占领了这个地方,并在村子周围的山岗上建起了碉堡,还挖了壕沟,埋设了地雷。

日军把草庄头当成了他们的基地,时不时会来根据地扫荡,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此外,草庄头村西的小山上,日军还建了一座碉堡,用青石和水泥造的。这个据点里住着一小队日军和一个中队的伪军,总共有六十多人。

怎样才能拿下这个据点,是交城县游击队急需解决的难题。华国锋和李立功商量后,决定采取围困、挤压、拔除的策略。首先,游击队设法引诱日军小队出来,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伏击战。日军被这场战斗吓坏了,之后就躲进据点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李立功随后又参与了策反伪军的行动。接着,游击队与伪军一起,给日军设了一个大陷阱,让日军摸不着头脑,陷入了困境。最终,游击队轻松解决了草庄头的鬼子,拔除了这个据点。

刘伯承将军前不久立了功,从太行山那边过来,路过这个地方,正准备前往延安。他听说了交城游击队成功袭击敌军据点的事迹,便停留下来了解详情。听到战士们英勇的表现,刘伯承赞赏地说:“你们做得很好,没有出动大部队,就解决了小队日军的问题。”1943年11月20日,《晋绥日报》还为此专门发表文章进行了报道。

李立功在建国后曾经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后,他又回到了山西。

从1983年起,李立功成为了山西省的主要领导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领导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积极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并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此外,他还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充分利用山西的能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帮助当地百姓解决了长期的温饱问题。

李立功退休后,一直记得老领导和老朋友的恩情,他帮助华国锋修建了陵墓。现在,陵墓成了人们旅游的好地方,也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真是物尽其用。2020年,李立功因病去世,享年96岁。

《华国锋回归山西安葬始末》详见网络资源

友情链接: